112學年健康促進學校電子報-第二期
  • 健康促進學校增能活動 學生健康素養澳洲學者交流研討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江育妏 專任助理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12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計畫」於112年11月6日以實體與線上會議並行的方式辦理健康促進學校澳洲學者交流研討會,與專家交流推動學生健康識能與健康素養的策略。

     活動當天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張鳳琴教授主持,並邀請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輔仁大學陳富莉教授及臺灣健康促進校協會紀雪雲榮譽理事長領導討論,由林雅恩營養師協助翻譯。

     本次活動主講人Rosie Nash教授及Shandell Elmer教授來自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Tasmania),共同創立「HealthLit4Kids」,該計畫多次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引用為如何提高健康素養和健康結果的典範。與會人員包含健康促進學校計畫之中央輔導委員、全國22縣市政府教育局(處)人員、健康促進學校總召、中心及種子學校人員及任何對健康促進學校議題有興趣的人,共計約480人參與。

     「HealthLit4Kids」計畫期望透過健康素養與識能融入校園課程,來提升學生、教師、家長及社區的健康行為,並以「增進獲得健康素養的健康資訊和服務」(Optimising Health Literacy and Access to health information, 又稱OpHeLiA)為基礎,期望動員學校及社區的參與、永續的介入計畫來發展,以持續增進個人和社區的健康素養,有八個原則:

     
    • 注重結果:建立明確的健康目標以改善健康並減少健康不平等
    • 平等參與:各階段應平等對待每一位參加者
    • 協同設計:教師、家長及各方共同參與設計教學或解決方案
    • 需求與診斷:設計與執行計劃之前根據當地需求進行評估與判斷
    • 融入當地文化:計畫的設計需考量當地文化及生活習慣訂定目標
    • 永續性:制定的計畫具備可持續性,使健康素養成為常態政策
    • 回饋與修正:健康素養的需求會隨著時代背景不同而改變,應持續給予支持與回饋,並隨時修正
    • 系統應用:將計畫標準化、系統化,並更廣泛的應用
     
    1. Outcomes focused: Improved health and reduced health inequalities
    2. Equity driven: All activities at all stages prioritise disadvantaged groups and those experiencing inequity in access and outcome
    3. Co-design approach: In all activities at all stages, relevant stakeholders engage collaboratively to design solutions
    4. Needs- diagnostic approach: Participatory assessment of local needs using local data
    5. Driven by local wisdom: Intervention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is grounded in local experience and expertise
    6. Sustainable: Optimal health literacy practice becomes normal practice and policy
    7. Responsiveness: Recognize that health literacy needs and the appropriate responses vary across individuals, contexts, countries, cultures and time
    8. Systematically applied: A multilevel approach in which resources, interventions, research and policy are organized to optimize health literacy
    (From: https://utas.edu.au/hl4k/research-and-funding/ophelia)

     以上述原則舉例,Rosie Nash教授及Shandell Elmer教授非常重視所有加入學生與老師參與計畫時所簽訂的知情同意書,在這件事情上可以讓大家知道共同努力的目標為何,這符合第三點原則;而另一方面Rosie Nash教授表示在到學校執行計畫時,學校會特別要求英文並非為學生的第一語言,但還是必須讓學生十分清楚了解計畫的執行,這符合第二的公平的原則。

     而「HealthLit4Kids」的執行步驟,首先要與老師建立健康識能對學生的意義的共識,有了初步的共識後就可以依照各個老師不同的科目設計準備教案,最後是在執行教案時收集回饋意見,以更精進教案。

     「HealthLit4Kids」發展的教案,如圖片中的彩虹分為四個區塊,這四個區塊分別代表為學生今天吃到的蔬菜與水果,若學生有吃到就可以跟老師領對應顏色的貼紙貼在小組的彩虹上,營造出要多吃蔬菜水果的健康識能氛圍;另外一個Rosie Nash教授非常喜歡的教案,叫做—平靜小蛋盒,首先是老師在上課時請學生寫出如果心情低落時,會運用哪些方法安撫或舒緩情緒,如:學生就會在紙條上面寫我會放空、聽聽音樂、看天空觀察等,然後再將這些字條放在蛋盒裡,讓學生平常去運用。如果今天有學生遇到挫折或感到憂鬱時,就可以從蛋盒中抽一張幸運紙條,幫助學生解決心情的鬱悶。

     參與計畫的老師回饋,他認為以融入課程的方式做健康素養,讓老師們在操作上是非常容易的,且也會帶動其他老師共同思考是否有相關健康元素能夠融入至課程中,其次是可觀察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狀況的連結,是否有將健康知識分享與家庭與社區,而最重要的一點為,在澳洲小學老師除了體育之外幾乎可以教所有的科目,透過「HealthLit4Kids」計畫除了幫助老師們增進健康是能與素養的提升外,亦可協助老師整合課程的設計。

     輔仁大學陳富莉教授及臺灣健康促進校協會紀雪雲榮譽理事長提出,學生的健康識能與健康素養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國教署112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計畫的主軸會學生參與,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健康議題對於健康識能的提升是有幫助的。Rosie Nash教授及Shandell Elmer教授說明,國小教師的健康素養與識能的情形越高,對於學生的健康素養的提升亦有幫助,但目前國內外並未針對學校場域評估教師學生素養的研究工具,因此,發展評估學校教師健康素養與健康識能之問卷工具,至關重要。

     本次增能活動由Rosie Nash教授及Shandell Elmer教授帶領探討健康素養及健康識能的議題。歡迎全國各級學校師長至「健康促進學校網站」下載活動簡報觀看,或至「HealthLit4Kids」網站(https://www.utas.edu.au/hl4k)了解計畫的內容。
    1
    澳洲學者與師長合影
    3
    澳洲學者分享執行經驗
    5
    澳洲學校運用彩虹營造飲食的健康識能
    2
    澳洲學者與師長合影
    4
    澳洲學者與臺灣學者會後交流
    6
    澳洲學校平靜的小蛋盒教案
  • 學生參與健康促進學校意涵與策略(一)
    輔仁大學 公共衛生學系 鄭其嘉副教授

     「學生參與」是這兩年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計畫的推動主軸,究竟什麼是學生參與呢?學生都有來上課、都有來參加活動,是不是就有參與呢?本篇文章主要想與各位師長分享學生參與意涵以及可以增進有效學生參與的策略。

     在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CRC)中,明確保障未滿18歲的兒童與青少年應保有的權利,強調兒童應有參與意見表達、教育、發展及健康等權利,其四大原則包含1.禁止歧視、2.確保兒童最佳利益、3.生命、生存及發展權,以及4.尊重兒少意見,過去健康促進學校計畫大多依照3.生命、生存及發展權推動各健康議題主軸,在各縣市及學校努力推動之下,已有相當亮眼的成果,接下來健康促進學校推動主軸將持續強化4.尊重兒少意見之面向持續發展推動策略。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UNICEF) 在2020年發表《青少年參與指南》 (Engaged and Heard! Guideline on Adolescent Participation and Civic Engagement)中,將「學生參與」定義為青少年個別的或集體的形成並表達他們的觀點,並直接與間接的對他們所關心的事物做出影響,讓青少年成為改變的夥伴或主人。「學生參與」需要學生表達他們的觀點,而觀點的形成需要透過觀察與思考,我們需要在健康活動中,讓學生培養思考與觀察的能力,並積極營造一個能夠讓學生安全表達,並且能夠被接納的環境,若能夠讓學生表達的觀點發揮影響力,也能夠讓學生在參與公共議題的過程中獲得正向成就及回饋感,達到正向的循環。
    校園中,健康促進推動的最終目標是希望學生的健康行為能夠永續,除了外在動機的增強與鼓勵,最重要的應該是喚起學生的「內在動機」,需要學生發自內心的認同健康行為,進而自主產生健康行動,並從健康行動與參與中獲得成就感,形成正向循環,才能使健康行為深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形成健康生活型態。

     而健康行動的「參與」不是只有行為的參與,還要有情感參與、認知參與,以及選擇參與,共同構成有意義的學生參與(Johnmashall, 2012)。「行為參與」就是指參與及投入的行動;而所謂「情感參與」,是要讓學生喜歡這個活動、發自內心的認同這個活動,在情感上也能夠參與活動;「認知參與」則是指學生在參與活動時,要能夠清楚了解此活動的意義,要促使學生思考辦理活動背後的原因與動機,例如:潔牙活動與校園齲齒率、健走活動與校園肥胖率、望遠凝視與校園近視率等等;「選擇參與」則是學生能夠在眾多的活動當中,自主選擇欲參與的活動。在有意義的學生參與中,學生不僅是參與健康活動,更能在過程中學習自主,透過「賦權」獲得選擇健康行動的能力。

     策略方面,台北市龍門國中有一個非常棒、走了十幾年的計畫,叫做情感教育跨世代對談,這個策略裡面有一個支持正向教養的記憶跟促進代間的對話,以代間對話才有可能鬆動長輩的想法,要促進代間的對話,但在做對談之前要先有很多的前置作業,才會的學生談、家長回答,還有心理師,心理師就是在做facilitator的工作,還有導師在旁邊了解學生心聲的工作,這就是一個非常大型的跨世代對談,這個就是做到學生參與的案例。

     我在其他研習中,也曾帶領師長進行「photo voice」(影像心聲)的活動,參加者將會透過一張照片來講故事,我給他們的題目是,你覺得在你的社區環境中,你覺得有什麼健康問題嗎?請他們觀察社區的健康問題,並回答學習單中的五個問題(SHOWeD):

     
    • 你看到什麼(See What)-說明照片事實(直觀敘述)
    • 發生什麼事(What’s really Happening)-說明照片背後的故事(隱含的問題)
    • 和我們生活的關聯(How related to Our life)-說明問題與自身生活關聯性
    • 為什麼存在這樣的情形(Why exist)-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
    • 我們可以做什麼(What can Do)-說明解決方案
     SHOWeD不僅能夠尋找社區問題,也能夠發掘社區優點,若以公園為主軸,參與者可以說明公園綠地在社區中扮演的角色,題目可以轉換成:
     
    • 你看到什麼(See What)-說明照片事實(直觀敘述)
    • 發生什麼事(What’s really Happening)-說明照片背後的故事(健康現象)
    • 和我們生活的關聯(How related to Our life)-說明此優點與自身關聯性
    • 為什麼存在這樣的情形(Why exist)-具有健康優勢的原因
    • 我們可以做什麼(What can Do)-說明如何運用此優勢

     在班上,如果可以有一個一樣的主題,所有的同學看到不同的現象,可以是社區或學校的健康議題,也可以是校園環境安全的討論,透過他們觀察到的事物,一起進行討論,就能夠集結成學生的觀點,也能夠透過這個方法找到學生所關心的議題,也能夠讓學生練習觀察生活周遭的現象,是一個練習尋找生活中值得關注的議題的工具。

     其他有關學生參與的議題,可以參見112學年第一期電子報-國際文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青少年參與指南》提倡學生參與線上影片:112學年度中央輔導委員與縣市政府教育局處共識會議-學生參與倡議賦能概念說明(一)[線上影片待臺灣健康促進學校網站更新]
    1
    鄭其嘉副教授分享學生參與定義與內涵
    2
    鄭其嘉副教授分享學生參與定義與內涵
  • 臺南市健促成果交流 共創健康校園佳績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

     臺南市在辦理學校健康促進多元化特色活動方面成果豐碩,積極營造健康安全支持性環境與友善健康校園文化,111學年度榮獲卓越績優縣市殊榮。臺南市政府教育局112年12月22日於國立南科實中辦理112年度健康促進學校成果觀摩暨增能研習,邀請專家學者以及推動健康促進富有成效的學校交流經驗,凝聚健康促進學校共識,提升健康專業知能,共同攜手建構安心、健康、友善、安全有活力的幸福校園。

     本次研習邀請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計畫主持人張鳳琴教授分享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計畫重點策略,張教授提到,《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CRC)中,強調兒童應有參與意見表達、教育、發展及健康等權利,過去健康促進學校計畫著重於推動各議題健促策略,接下來健康促進學校推動主軸將強化「學生參與」面向延伸發展校園推動策略。高雄醫學大學廖梨伶教授也分享學生參與之倡議賦能概念與示例說明,讓與會師長更加了解如何在校園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中,讓學生能夠達到有意義的參與。

     活動會場由各議題中心學校及績優學校展示健康促進學校績優成果,促進學校間彼此觀摩學習,強化校際策略聯盟;本次研習邀請111學年度健康體位全國特優學校日新國小、112年度健康促進學校特色獎勵計畫卓越金質獎新化國小,以及各議題中心學校分享健康促進議題策略。

     日新國小徐俊雄校長分享推動健康體位策略與經驗,透過需求評估了解學生生活環境、家庭背景與文化差異,由學校教育設定策略,並與社區資源連結,親師生共同合作,為學生建立健康網絡。徐校長強調,師長本身應以身作則,所以學校也鼓勵師長實踐健康體位的健康生活型態,不僅設計健走方案紀錄表亦開設教師健康體位社團,獎勵制度也不只設定給學生,也有為教師量身訂做的獎勵措施和辦法,希望能從教師自身做起,帶領學生一同重視健康體位,樂動也樂活。配合本年度健康促進學校推動主軸,學校不僅鼓勵學生參與,更邀請教師、家長及社區投入,全面提升校園的健康活力。

     新化國小林佳慧校長分享學校以在地文學家楊逵「重視健康」與「努力不懈」為主軸,融入創新有趣的健康本位課程,推動多元晨光戶外社團強健體魄,重視正向心理—樂觀、樂活、樂動:專輔老師進行各班輔導課程、為家長辦理家庭教育關懷課程、邀請專業心理諮商師到校協助教職員工自我調適,提升正向情緒。與社區及家長攜手共同努力推動健康促進,舉辦家長生命教育、親子溝通研習。全校親師生同時與社區資源結合,共同投入健康促進學校,打造「新化有勁 健康揚『逵』」健康校園。

     臺南市政府團隊、學校師長,以及社區機構共同為學生建構健康幸福的校園環境,期望未來各校與各界的投入與推動,將健康促進的成果拓展到更多的面向,共創健康校園、美好社區。
    健促成果觀摩展示區巡禮合影
    健促成果觀摩展示區巡禮合影
    1121222吳國民副局長致詞
    吳國珉副局長致詞
    學員觀摩成果展示情形
    與會教師觀摩成果展示情形
    健促成果觀摩展示區巡禮
    健促成果觀摩展示區巡禮合影
    1121222吳國珉副局長頒獎
    吳國珉副局長頒獎
    學員觀摩成果展示
    與會教師觀摩成果展示
  • 年輕族群3不政策「不推薦、不嘗試、不購買」 加熱菸無助於戒菸與減害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新聞稿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12年7月26日公布加熱菸對健康影響研究實證報告(Heated tobacco products-Summary of research and evidence of health impacts)1,內容提到加熱菸商的行銷策略可能會誤導消費者,以為加熱菸危害性低,也提到加熱菸的成癮性不亞於傳統紙菸,不僅提供與傳統紙菸相當量的尼古丁,還會釋放其他有毒及致癌物質對健康造成危害。國民健康署提醒,年輕族群不要落入菸商行銷包裝與話術的陷阱,不論是初次吸菸者嘗試使用或已是吸菸者的菸品混用,皆會造成菸癮無法戒斷,還會造成發育中大腦等健康傷害,千萬不要輕易嘗試使用菸品,才能維護自身的健康。

    使用加熱菸與紙菸都會成癮  無助於戒菸與減害

     尼古丁是所有菸草製品中的主要成癮性物質,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菸商設計加熱菸的目的是以類似傳統紙菸提供尼古丁的速度和濃度,以促使現有吸菸者開始並能持續使用加熱菸。在一項尼古丁藥物動力學研究中,大鼠暴露於一根加熱菸柱產生的氣溶膠中 1.5 - 5 分鐘後,其血中尼古丁濃度甚至比暴露於傳統紙菸煙霧中高 4.5 倍。

     在藉由使用加熱菸戒除傳統紙菸的行為研究方面,現有的研究數據並未顯示開始使用加熱菸的吸菸者能夠成功轉變成單獨使用加熱菸,反而大多數人會成為紙菸與加熱菸雙重使用者,因此並不會降低使用菸草產品所產生的健康風險。

     加熱菸排放的煙霧中含有尼古丁,除了容易致成癮外,也會對身體造成危害,特別是影響發育中的大腦,進而對專注、學習、情緒、衝動控制造成不良影響,也會對孕婦及發育中的胚胎造成危害2。除了尼古丁,加熱菸的排放物中也含有甲醛、乙醛、亞硝胺等有毒及致癌物質,都會讓身體暴露於健康風險中。

    菸商多變的行銷伎倆  呼籲年輕族群「不推薦、不嘗試、不購買」

     WHO報告示警,目前對於市場上推出的加熱菸產品研究仍有限,但隨著加熱菸與其搭配使用設備的推陳出新,未來市場上可能會出現提供更多含尼古丁的加熱菸產品。而大部分菸商持續透過長久以來使用的行銷策略來吸引消費者,特別是引誘更多年輕人使用,其錯誤的行銷手段包括:宣傳這些菸草產品比紙菸的健康風險更低;可作為紙菸的替代品;能減少二手菸、減少異味等。甚至,菸商遊走於法規邊緣而開設專門的零售店,便於品牌展示及銷售,並透過實體與網路等各種管道(包括社群媒體行銷)推廣行銷產品,危害公眾健康。

     依據國民健康署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3顯示,110年青少年加熱菸使用率為1.4%,部分青少年與年輕族群正受到這些菸草產品的健康危害影響。提醒年輕族群應謹慎小心,切勿被菸商的謊言及亮麗的行銷手法欺騙,或因其他人推薦,而輕易嘗試使用。

     國民健康署也重申,目前未有經衛生福利部核定通過上市的加熱菸產品,依菸害防制法規定,不得製造、輸入、販賣、供應、展示、廣告或使用,旅客也不得從國外攜帶入境,違者將予以重罰,切勿心存僥倖。

    資料來源:
    1.Heated tobacco products: summary of research and evidence of health impacts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42490
    2.Heated Tobacco Products: Insights into Composition and Toxicity https://www.mdpi.com/2305-6304/11/8/667
    3.國民健康署「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
  • 社會情緒學習(SEL)教案分享-自我覺察融入健康體位教學為例
    新北市立積穗國中 龍芝寧 老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簡于心 專任助理

    一、【教學內涵】社會情緒學習(SEL)-自我覺察,教/學什麼?

     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SEL)是一個理解與管理情緒、設定與實現目標、感受與展現出對他人的同理心、建立與維持正向關係以及做出負責任決定的過程,其五大核心能力包含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人際關係,以及負責任的決定。(CASEL, 2019)

     其中「自我覺察」在SEL中的定義包含:1.認識自己的情緒、想法與價值觀,以及了解它們如何影響行為能力。2.能夠準確評估自己的優勢與限制,並具有充足的自信、樂觀,及成長心態(CASEL, 2019)。而自我覺察的子概念則包含:情緒辨識、洞察力、了解自己的長處、自信心,以及自我效能(Connolly, 2022)。當個體具有自我覺察的能力時,他能夠務實地評估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並有自信地增強自己的優勢,且知道如何克服較不擅長的事,也能有效尋求協助(Connolly, 2022)。

     如何透過課堂協助學生認識情緒、想法,以及價值觀?美國國家健康教育標準(National Health Education Standards, NHES) (2007) 標準中,標準1學生掌握有關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的概念以促進健康-健康知識與概念是所有健康議題的根本,也是青少年健康促進的基礎,而標準2分析家庭、同儕、文化、媒體、科技,以及其他因素對健康的影響-透過教師的引導,能夠協助學生覺察生活經驗裡影響健康生活型態的因素。提供可以發展自我覺察的基礎項目,使青少年檢視他們的生活經驗中,有哪些正向與負向的影響,也同時了解個人的價值、信念,以及知覺規範。(NHES, 2007, p.26) 教師從不同管道、教學活動、評量工具與反思協助學生發展自我覺察。

     SEL的概念融入美國國家健康教育標準(National Health Education Standards, NHES, 2007),相關對照文章可參見本刊電子報111學年度第五期-國際文獻:CASEL 社會情感學習能力與NHES對照(一)111學年度第六期-國際文獻:CASEL社會情緒學習能力與美國國家健康教育標準NHES之對照(二)
     依據上述SEL核心能力「自我覺察」的意涵,對應台灣12年國教健體領域課綱學習重點,與「自我覺察」相關的學習表現包括:

    表1  台灣12年國教健體領域課綱與「自我覺察」相關的學習表現
    第四學習階段(7-9年級) 第五學習階段(10-12年級)
    1b-IV-1 分析健康技能和生活對維護的重要性。
    2a-IV-2 自主思考健康問題所造成的威脅感與嚴重性。
    3b-IV-1 熟悉各種自我調適技能。
    1b-Ⅴ-2認識健康技能和生活技能的完整實施程序概念。
    2a-V-3多層面地體察健康行動在個人及群體的自覺利益與障礙。
    3b-V-1精熟各種自我調適技能。

     在健康體位的課程當中,「健康的生活型態」是課堂討論的重點,大多會以身體質量指數(BMI)帶領學生探討健康的體態,也會從健康飲食的角度切入,進而促使學生進行健康管理。因此,要擁有健康的生活型態,首先要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有覺察,也是一種「自我覺察」的技能練習,進而透過「自我管理」設定改變目標。

     Connolly (2022)在《在健康教育中教導社會情緒教育:應用於學校及社區場域》(暫譯)一書中所撰寫的健康體位(適用9~12年級)教案,研擬的教學目標作為教師要教什麼?學生要學習什麼?以及評量教學成效與學習成就的依據,說明如下:

    教學目標與評量需要互相對應,因此下表2將列出NHES標準1與標準2有關9~12年級之表現指標與SEL自我覺察,並列出對應其評量項目。

    表29~12年級健康體位融入NHES標準與SEL自我覺察之課程目標與評量項目
    NHES標準與SEL自我覺察 教學目標 學習評量
    1.12.7比較和對照實踐各種健康行為的好處和困難。(NHES, 2007, p.25) 比較和對照實踐維持健康的體位的好處和困難 比較和對照實踐各種健康行為的三個好處和三個困難,例如維持健康的體位
    2.12.8分析個人價值觀和信念對個人健康實踐和行為的影響。(NHES, 2007, p27) 分析個人價值觀和信念對個人實踐維持健康體位的影響。 分析個人價值觀和信念對個人嘗試維持健康體位的兩個影響。
    SEL自我覺察:辨識情緒 能夠辨識當自己體位過重或肥胖時的感受 學生可辨識當體位過重或肥胖時感受到的五種情緒

    二、【教學活動】社會情緒學習(SEL)-自我覺察,如何教/學?

    《在健康教育中教導社會情緒教育:應用於學校及社區場域》(暫譯)一書皆以「倒敘設計模式」設計課程教案,先從NHES標準及SEL的概念著手訂定教學目標,再發展評量方法,最後才設計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的教學活動內容,活動說明如下:

    (一)引起動機-名詞定義
    1. 體位過重:超過正常體位的標準值,可以提供BMI值參考標準供學生對照使用。
    2. 情緒:人類的感受,包含:愛、幸福、生氣和害怕,通常也會涉及生理的反應。
    (二)準備活動—提問反思
    1. 思考體位過重可能產生的情緒
    ex. 挫折、憤怒、難過、尷尬、憂鬱、擔心其他人怎麼想、害怕被批評與欺負、失去自尊
    1. 思考運動如何影響情緒和整體健康
      1. (1)增加大腦血液流量,以改善記憶、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身體調適
      2. (2)減少壓力、焦慮、憂鬱
    (三)發展活動
    1.蝴蝶結分析法(Bow Tie)
     讓學生兩人一組,在蝴蝶結的中間寫上「健康的體位」。在其中一端上寫上「維持健康體位的好處」,在另一端寫上「維持健康體位的困難」,在蝴蝶結下方畫一個雙箭頭,並請學生將與維持健康體位會產生的情緒寫左側,將不健康體位會產生的情緒寫在右側。請學生分享討論結果並鼓勵他們了解儘管種種阻礙可能會影響健康體位的維持,但他們可以克服這些障礙。
    1
    2.討論學生個人健康的正向價值觀
     提供維持健康體位的策略,如下表3。請學生討論這五種策略,並寫下如何在生活中使用這些策略或幫助他人。同時,也請學生記錄實踐這些策略時可能產生的感受與情緒。
    表3、維持健康體位的策略
    維持健康體位的策略 舉例/建議
    運動:身體活動可以燃燒卡路里、增強肌肉,並有助於控制體位。增加運動強度可以燃燒更多卡路里。加入肌力運動來增強肌肉。你擁有的肌肉越多,燃燒的卡路里就越多。 遛狗、騎腳踏車
    減少螢幕時間:坐在螢幕前不活動與體位過重有關。限制螢幕時間,並在螢幕前吃健康的零食。每天規劃運動時間(60分鐘)並達到8~10小時的睡眠 螢幕時間包括看電視、玩電玩、使用與學業無關的電腦、手機和平板。
    份量扭曲(portion distortion):大份量含有額外的卡路里。如果與運動不平衡,體位就會增加。汽水、果汁飲料、運動飲料都是空熱量,會導致體位過重。 選擇較小的份量或和他人分食。喝水或低脂牛奶來代替汽水。
    每天吃五份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含有身體生長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也含有讓你感到飽足感的纖維。 蔬菜建議:
    • 14-18歲男孩:每天3份蔬菜
    • 14-18歲女孩:每天2.5份蔬菜
    • 水果建議:
    • 每天1~2份
    (USDA, 2020)
    吃早餐:早餐提供您的身體開始新的一天所需的營養。不吃早餐的人會更快感到飢餓,並可能吃得過多,導致體位超標。不吃早餐的人比吃早餐的人有更高的身體質量指數。
    • 早起去吃早餐
    • 前一天晚上準備好早餐
    • 請有去超市購物的人購買易食用和好攜帶的食物:
    • 小容量的牛奶或100%果汁
    • 優格
    • 起司條
    • 單包裝的麥片或分裝到袋子
    • 新鮮、完整的水果
    • 貝果
    • 完全煮熟的蛋
    • 冷三明治
    (Alyssa, 2020)
    3.閱讀練習
     (1)故事1:Charise、故事2:Liam。請學生回答反思問題並進行討論。
    故事1:Charise
    Charise一直在和自己的體位奮鬥,但現在她年紀漸長,變得更困難。在Charise小時候,她的體位是正常的,也對自己感覺很良好,她的衣服很合身,給人一種迷人的感覺,讓她想再次體驗一次那種感覺。
    她無法參加可以幫助控制體位的課外活動感到很沮喪,因為她要照顧一年級的弟弟,弟弟的體位也有點過重。每當Charise搭公車時,她都會覺得有點尷尬,因為他們體位過重,覺得每個人都在看著他們。
    最近,Charise感覺有點孤單。每次有這種感覺時,就喜歡吃點零食,然後上社群媒體看看朋友在做什麼。不料,她看到有人評論她的體位,Charise感到很震驚,簡直不敢相信。這些都是她的朋友!他們怎麼可以這樣說她!他們可能不想再跟她出去玩了...... Charise又開始吃點心了!
    她的健康老師Fitwell女士正在教一個健康課程。她首先展示認為自己體位過重的高中生人數已經超過30%,這個統計數據不應該讓Charise感覺更好,但現在她知道她並不孤單。Fitwell 女士要全班同學閱讀表3維持健康體的策略了解維持健康體位的五種方法。
    在閱讀維持健康體位的策略後,Charise決定和她的弟弟嘗試做一些事來控制體位。當弟弟回家時,他們不會看社群媒體,而是在附近散步,進行一些身體活動,如果天氣不好,他們在室內繞著房間走。他們不再吃高熱量食物,並請媽媽買一些水果和有味道的氣泡水。氣泡水沒有熱量,味道也很好。因為媽媽早上很忙,Charise正在準備她和弟弟可以吃的早餐,這樣他們在午餐前就不會餓了。
    幾週後,她開始看到改變。她感覺好多了,衣服沒那麼緊了,也更有精神了。
    謝謝您,Fitwell女士!
     
    故事 2:Liam
    Liam平時放學後和週末會在速食店工作,他放學後就會去上班,每次到那裡都會很餓,距離上班還有幾分鐘,他吃了一個起司漢堡和一杯汽水,即使他在上班時已經是站著,但這樣並沒有太多運動,每次他回到家時,晚餐時間也已經過了。
    Liam媽媽做的義大利醬汁很好吃,所以他很常吃義大利麵,義大利麵很好做,而且很飽。與家人共度時光後,他開始會寫作業、使用社群媒體,在他意識到的時候,已經到睡覺時間了。
    Liam小時候的體位是正常的,他自己也感覺良好,衣服很合身,給人一種很有吸引力的感覺,他想再次體驗一次那種感覺,最近他的衣服越來越緊了,但不是因為長高。他在同儕面前變得不自在,並開始聽到有關他的體位和漢堡腰的評論。
    Liam不喜歡他的樣子,想對這件事做點什麼。他家裡沒有人體位過重,一家人總是享受一起度過有趣的時光。由於工作時間太長,他懷念與家人相處的時光。
    他的健康老師Fitwell女士正在教一個健康課程。她首先展示認為自己體位過重的高中生人數已經超過30%,這個統計數據本來不應該讓Liam感覺更好,但現在他知道他並不孤單。Fitwell 女士要求全班同學閱讀表3維持健康體位的策略了解維持健康體位的五種方法。
    在看完那些維持健康體位的策略後,Liam決定嘗試做一些事來控制體位。他上班時沒有吃高熱量食物,而是另外準備健康的午餐。為了運動,他加入了課前體育社團,老師提供有趣的活動,讓他能做心肺鍛鍊,他晚餐沒有吃一大盤義大利麵,而是嘗試以正確的份量吃各種食物。甚至早上還會抽出時間吃早餐。
    一切都發揮作用,他感覺好多了,衣服沒那麼緊,精力也更充沛了,謝謝Fitwell 女士!

    提出表4所列的問題,幫助學生準確地辨識情緒、想法和價值觀。
    表4、閱讀討論
    問題 回答
    請舉出當Charise和 Liam試圖實踐各種健康行為(例如維持健康體位)時,三個好處和三個困難分別是什麼? (1.12.7) 維持健康體位的三大好處
    • 感覺更好
    • 外表變好
    • 感覺更有自信
    維持健康體位的三大困難:
    • 沒有時間運動
    • 吃不健康的零食
    • 疲倦或悲傷時吃東西
    請舉出Charise和Liam的個人價值觀和信念對個人健康實踐和想要維持健康體位等行為的兩個影響是什麼? (2.12.8)
    • 他們的健康老師Fitwell女士在課堂上使用的表3提供五個維持體位的建議。
    • 健康飲食與運動影響了他們的責任感
    自我覺察:辨識情緒
    請舉出體位過重時可能會產生的五種情緒。

     
    體位過重時會產生的五種情緒:
    • 沮喪
    • 憤怒
    • 悲傷
    • 尷尬
    • 擔心別人的想法
    • 因自尊心下降而產生失落
    (Linda, 2011)
    4. 課堂複習,請學生收起課本,然後提出複習問題。
      (1)為什麼在決定維持健康體位時,進行比較和對照(提出行動的好處與困難)很重要?(1.12.7)
      (2)為什麼在決定維持健康體位時,檢查個人的價值觀和信念很重要?(2.12.8)
      (3)透過健康飲食和運動以維持健康體位會怎麼影響情緒?(自我覺察:辨識情緒)
    5. 下課前需要完成的任務(exit ticket)(自我覺察:辨識情緒)
      為了維持健康的體位,你可以做哪些事?這個決定讓你感覺如何?
    三、【教案評析】社會情緒學習(SEL)-自我覺察,可以這樣教/學!

        以下是現場健康教育教師對於美國SEL自我覺察融入健康體位教案內容的省思與心得,作為精進健康相關課程教學之參考與建議:

    (一)引發學習動機及參與,營造自動改變的歷程
        教案教學活動連結學生生活經驗,例如:分享自我與小組討論維持健康體位的困難阻礙,透過情境脈絡來引領學習從「有感」到「同感」;運用「蝴蝶結分析法」覺察、分析等歷程,有步驟地從「深化感動」到「具體行動」,呼應著國內健康教育素養導向的教學理念。

    (二)應用於真實生活情境,增進SEL再概念化
        SEL自我覺察旨在教導學生探索自我內在想法,以辨別和瞭解自己的感覺、信念、態度、價值觀、目標、動機和行為,教學活動討論個人價值觀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紀錄實踐健康體位策略(包括:運動、飲食、作息等)產生的感受與情緒,經由示範、演練、修正等學習歷程習得辨識情緒的能力,將自我覺察的抽象概念應用在維持健康體位真實生活情境中,以有效地達成學習目標。

    (三)提供成功經驗增強,作為學習精進的典範
      透過Charise與Liam兩個故事案例,呈現改善與維持健康體位的困境與挑戰,以及如何尋求協助、成功克服的心路歷程。善用閱讀理解問思技巧,以不同層次的提問包括:客觀事實層面(如:主角實踐促進健康體位行為的好處與困難為何?)、詮釋分析層次(如:主角個人價值觀和信念對維持健康體位的影響是什麼?)、自我決策層次(如:能覺察與辨識當自己體重過重時可能會產生哪些情緒?),帶領學生經由故事情境的投入反思到自我連結,產生更有意義的感知與理解。

    (四)遷移與擴展自我覺察在健康體位教學的應用
     對於重視同儕眼光的青少年生而言,擁有良好的體形更是能否達到自我認同、自我悅納的重大關鍵之一。健康體位教學應連結學生實際生活情境與經驗,引導學生透過自我覺察的練習,探索個人身體意象,分析自己對於體型的感受、看法,以瞭解自己對於體型的價值觀,並能評估不健康體位(肥胖、過輕)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以增強學生健康正向態度,體認維持健康體位的重要性。舉例分享健康體位自我覺察技能教學活動「我的體型密碼」:

     
    1. 引導學生個別填寫我的體位密碼,包括:BMI 計算(使用計算機)分析自己的體位是為何?確認學生能正確計算與辨識。
    2
    2.自我覺察的提問與反思:
    還沒有計算自己體位之前覺得自己的體重是太胖?太瘦?還是剛剛好?
    檢視自己對個人體位的主觀認知(計算前)與客觀參考數據(計算後)是否相同?
    檢視之後,讓我產生什麼樣的感受?
    這樣情緒感受讓我在飲食與運動(身體活動)的方面,想要做什麼?
    3
    參考資料
    Connolly. (2022). Teaching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in health education: application in school and community settings. SHAPE America.
    CASEL. (2019). What’s is SEL? Retrieved from https://casel.org/what-is-s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