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學年健康促進學校電子報-第二期
  • 111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計畫 強調跨議題身心健康結合


    撰文:臺師大校園記者衛教系簡秀純同學 / 編輯:林靜 / 核稿:胡世澤
    為達成健康促進學校計畫中央政府與學校實務之共識,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與臺師大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於12月7日共同辦理「111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計畫.中央輔導委員與地方政府教育局處共識會議」。會議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黃瀞儀組長致詞揭開序幕,提到近來臺灣學生的自殺、自傷通報比率提升,可見心理健康議題越發嚴重,因此教育部針對心理健康、社會情緒學習議題,思考如何與兒童權利、輔導管教一同推動管理,未來也將以此作為政策制定和實務推動的方向。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劉巧菁科長則說到,衛福部會大力協助教育部推動健康促進學校的相關政策,讓雙方執行計畫更加順利,未來也會不遺餘力配合。

    新議題正向心理健康 強調師生身心健康並重

    臺師大衛教系系主任張鳳琴為本輔導計畫主持人,致詞時除了感謝教育與衛生機關的鼎力協助,也表揚各縣市政府相關局處、學校、師長的投入與卓越的成果。張主任說明「111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計畫」,強調計畫中的實證、輔導、增能、結盟、支持五大面向,透過營造健康快樂校園、輔導支持網絡系統、素養導向生活技能,培養學生健康素養與行動,更結盟學校、家庭、社區、政府,為學童由下而上打造健康環境。

    衛教系教授郭鐘隆也以「縣市、學校、學生層級健康促進管理模式簡介」為題,建議制訂政策或執行計畫時,除了考量可行性與執行面,也要有一套適當的管理模式。例如,縣市層級以PDCA模式、學校層級以REAIM模式、學生個人層級則以健康生活技能、AQSR為管理模式。

    心輔系教授陳學志以「師生正向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為題,強調情意與幸福教育對學生的必要性,也說明快樂與幸福之理論與實踐,如何應用在師生、親子關係之中。另外,也提及臺灣的傳統教育模式過度強調學科知識的傳遞,卻忽略了學生情意價值的培養,而造成了「學生優秀,但不快樂」、「教師傑出,但不幸福」的重大議題,正因如此,正向心理健康對師生關係、親子關係都極其重要。

    「輔導老師就會負責輔導身心有狀況的學生,為什麼健康教育課程還要強調這一部分呢?」陳教授說到,輔導老師是協助個案能「離苦得樂」,幫助有狀況的學生遠離憂鬱、度過低潮,健康促進則重視「得樂離苦」,預防負向情緒的產生,培養學生的樂觀心態,由此可見,心理健康融入健康促進學校議題之必要性。

    正向心理健康學校資源盤點與推動 營造幸福校園氛圍

    聯合國與世界衛生組織近年來,將健康促進學校擴增「增加師生與社區身心健康與福祉」一項指標,正因如此,我國健康促進學校策略主軸訂定為「學校本位.身心健康」,以「幸福校園,快樂共學」為核心目標,提出「5正(正向情緒、正向參與、正向關係、正向意義、正向成就)4樂(樂動、樂活、樂食、樂眠)」的推動策略。

    新北市立積穗國民中學主任龍芝寧身為教學現場專家,說明學校推動正向心理健康促進的成效評價方法,以及分享如何透過心理健康指數評估學生的心理狀態,也舉例說明績優教案,如協助學生透過觀察、思考、討論、書寫,形成新的見解、嘗試新的行動,以及增進班級成員感和歸屬感等教學內容。

    基隆市武崙國民中學校長陳政暉也分享自己如何引領學校師生建構「幸福校園進行曲」,自學校政策、硬體環境、課程學習、班級經營、年度活動等層面著手,將目標訂為降低學生進入二級輔導的比例,能瞭解課程與活動的價值並投入其中,擴大校務參與層面,增加師生和同儕之間的合作與理解,最重要的則是開創學生學習的資源與舞台,讓學生達到心理健康,且在幸福氛圍的校園裡日漸茁壯。

    共識會議分組討論 跨議題身心健康整合

    共識會議除了強調正向心理健康對學生的重要性,也以「跨議題身心健康活動」結合各議題的校本策略推動進行說明與討論,例如跨議題身心健康活動整合並連結菸檳防制、全民健保(含正確用藥)、視力保健、口腔保健、健康體位、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等議題。

    此外,共識會議也安排各縣市教育局處與中央輔導委員分組討論,進行正向心理健康結合各健康議題的縣市及校本策略推動研析,透過學術與實務立場的對話與討論,取得整合策略之共識。以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為例,輔仁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鄭其嘉強調性教育的核心價值是要學生能學會愛、尊重與平等,進而能自尊並尊人,同時培養學生的正向情緒、正向關係、正向意義,就是跨議題身心健康活動整合的最佳範例。

    國教署表示,期許透過共識會議,強化中央、地方與學校攜手協作,全面、永續地推動校園正向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建立幸福健康校園,培育身心健全的學生,以呼應聯合國SDGs「健康與福祉」的目標與精神。

     
    1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黃瀞儀組長致詞,揭開共識會議序幕。
    2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劉巧菁科長說到,衛福部會大力協助教育部推動健康促進學校的相關政策。
    3
    衛教系主任張鳳琴說明111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計畫。
    4
    出席專家衛教系教授黃松元、心輔系教授陳學志、衛教系教授劉潔心、郭鐘隆(由右至左)。
    5
    大合照
    LINE_ALBUM_12/7 議題討論_221213_20
    縣市討論分享結果-跨議題身心健康活動(視力保健)
    LINE_ALBUM_12/7 議題討論_221208_91
    縣市討論分享結果-跨議題身心健康活動(口腔保健)
    LINE_ALBUM_12/7 議題討論_221213_6
    綜合座談
  • 幸福校園進行曲 正向心理健康促進之學校推動實務

    資料提供:基隆市武崙國中陳政暉校長
     
            「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自109學年度以來,就是健康促進學校主推的健康議題之一,為使全國學校了解實務現場如何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計畫團隊特別拜訪基隆市武崙國中陳政暉校長,他在任內提出了推動正向心理健康的短中長期目標,其目的除了學生在情緒支持方面能有多方面的連結,同時也希望教師能用熱情與正向的情緒感染學生。

            學校在推動正向心理健康也提出許多觀點及目標,陳校長從賽格利曼(Seligman)的研究中發現「樂觀是可以學習的」,並引用《美國獨立宣言》內容指出「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校方統計目前接受二級輔導的學生高達7% (全校約640人),另依據基隆市輔導諮商中心的數據發現,全市申請心理諮商服務的個案中,情緒困擾的占比將近五成,因此校方期望透過本計畫讓進入二級輔導的學生降低,並希望減少學生出現憂鬱的情緒的情形,讓學生們能在校園中快樂學習。

            校方以計畫為核心,由各處室提出方案,教務處大多針對不同屬性學生的課業訂定標準式的獎勵,給予達標的學生公開表揚,使學生們努力學習,以累積成就感;學務處則積極推動教師方面增能計畫,希望能引進資源給予校內教師,並讓教師運用於課堂,使學生學到得到正向心理的策略;輔導室自行編製「生涯檔案」手冊,於輔導活動課程實施,使學生對於未來的生涯發展不再是一片茫然,手冊的功能也使師長及家長能瞭解孩子對生涯選擇的想法,並使之增長其長處和興趣,其次也透過辦理親子活動希望能提升親子之間的情感。校方同時也將學校現有資源結合正向心理健康並執行,建立良好的校園氛圍、學習氣氛以及辦公環境,學校各處室也打破本位主義,積極橫向溝通、連結,互相協助,團結的氛圍瀰漫整個校園。同時也從平時校內的活動,如書展、整潔秩序比賽及社團活動等,融入正向心理健康的元素,也透過給予學生目標達成的獎勵、正向小語甚至是創意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除了預防方面,針對需要輔導或幫助的學生,校方也提供心理師的會談與諮商,並由專輔老師和學校不斷的討論、了解狀況,且也會與社工進行合作,關懷安置在機構的學生,讓學生們能盡快適應環境並給予學生們最大的協助。同時透過舉辦協助高關懷學生的活動,給予弱勢及有心理議題的學生一些幫助,透過老師的協助給予他們正向回饋、情緒,甚至是存在的意義。

            最終除了學生面向,校方也針對教師方提供了許多資源和活動計畫以促進教師的心理健康,包括與基隆市的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合作,也提供教師能夠會談、傾吐心聲的對象,以及給予教師健身運動空間,並聘請瑜珈老師來進行課程使老師身心能紓壓放鬆。陳校長最後也提及,若老師自身的狀態如果是好的話,也能感染整個辦公和教育環境,讓他人也感受到正向心理的氛圍,打造出充滿正向心理健康的優質校園環境。
    SDGs暨正向心理健康主題書展
    SDGs暨正向心理健康主題書展
    SDGs暨正向心理健康主題書展_學生回饋書摘
    SDGs暨正向心理健康主題書展-學生回饋書摘
    正向思考訓練聯絡簿1
    正向思考訓練聯絡簿1
    正向思考訓練聯絡簿2
    正向思考訓練聯絡簿2
    正向思考訓練聯絡簿3
    正向思考訓練聯絡簿3
    正向書籍
    正向書籍
    公告自治市長候選人政見_
    公告自治市長候選人政見
    自治市長選舉線上政見發表_
    自治市長選舉線上政見發表
    夏卡爾展高關班學生準備點心Bar
    夏卡爾展高關班學生準備點心Bar
    夏卡爾展開幕式高關班學生說明點心製作過程
    夏卡爾展開幕式高關班學生說明點心製作過程
    廣達游於藝小尖兵導覽 (2)
    廣達游於藝小尖兵導覽
    廣達游於藝小尖兵導覽
    國際女孩日設計趣味科學競賽並擔任關主
    國際女孩日設計趣味科學競賽並擔任關主2
    國際女孩日設計趣味科學競賽並擔任關主3
    國際女孩日設計趣味科學競賽並擔任關主4
    國際女孩日設計趣味科學競賽並擔任關主
    晨讀10分鐘_我的成功我決定1
    晨讀10分鐘_我的成功我決定3
    晨讀10分鐘_我的成功我決定2
    晨讀10分鐘_我的成功我決定4
    晨讀10分鐘-我的成功我決定
  • 幸福港都 健康城市

    資料提供: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承辦人林奕欣

        高雄市榮獲110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優等縣市,推行視力保健、口腔衛生、健康體位、菸檳防制、性教育含愛滋防治、全民健保含正確用藥等議題,建立六大議題校群,融入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議題,結合社區資源,透過辦理議題教師研習及推廣議題相關活動,共同營造健康校園,同時將健康概念推廣至社區。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與衛生局共同辦理菸害防制活動(拒菸圖文心得感想及四格漫畫競賽、菸害防制種籽教師研習)、設置無菸通學步道;牙醫師公會協助媒合校園牙醫、部分園所由診所入班塗氟;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OPEN小將出動到校園活動;與長庚醫院進行校內校外課後安親及補習班對視力影響之研究。

        和社區結盟的部分,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與小港區小港醫院及林園區建佑醫院合作建立健康學園,形成醫院─學校─社區的健康促進模式,醫療團隊入校對校園師生及社區家長進行健康講座及衛教宣導,透過醫療人員的專業知識,使社區民眾及師生更關注健康問題,獲取健康新知。

        市府也提供偏鄉學校經費辦理健康促進議題相關活動,強化偏鄉學校對健康促進之重視,透過闖關活動增強師生及家長健康觀念,寓教於樂,計21校共襄盛舉;本學年度補助特殊教育學校經費推行健康促進活動,利用教具輔助,協助學生操作貝氏刷牙法、了解自己的BMI值、認識菸檳等有害物質及設計增強體能活動等,使特殊學生能共同參與,並從鼓勵及獎勵中得到增強,進而獲得自信。

        為推廣月經教育,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將榮獲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桌遊國小組特優作品精緻化,透過性教育增能研習與教師分享,使教師能於課室中推廣使用;本年度於5所國中推動「月保安康」試辦計畫,各校於女廁放置Moon Care置物櫃,提供生理用品給學校有需求者使用,另配發班級教室,請導師評估學生需求發放。

        為使校群學校順利推行健康促進議題,增進師生及家長之參與度,高雄市也提供校群學校議題宣導品,於健康促進增能研習及相關活動時做為獎勵提供給師生家長及社區民眾,以達宣導健康促進之效益。

        感謝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提供的多樣資源,奠定高雄市推行健康促進的基礎,透過大專校院及醫療等專業師資,增進師生及家長健康知識,各局處及民間團體亦重視健康議題並提供實質幫助,感謝所有單位的協助,高雄市將持續推行健康促進活動,使高雄成為「幸福港都、健康城市」。

     
    高雄市健康促進學校推動說明暨增能研習
    高雄市健康促進學校推動說明暨增能研習
    與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合作-OPEN小將出動到高雄校園
    與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合作-OPEN小將出動到高雄校園
    林園健康學園-建佑醫院醫療師資入校宣導
    林園健康學園-建佑醫院醫療師資入校宣導
    健康促進偏鄉嘉年華及原住民4校聯合運動會
    健康促進偏鄉嘉年華及原住民4校聯合運動會
    性教育創意桌遊工作坊
    性教育創意桌遊工作坊
    提供生理用品之月保安康試辦計畫
    提供生理用品之月保安康試辦計畫
  • 國小6年級近視率已達7成 儲備遠視量 破解近視迷思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新聞稿】
        眼睛是靈魂之窗,如何保護眼睛是一門重要的課題!依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幼兒園小班近視率為6.9%、大班為9.0%、國小一年級為19.8%,到國小六年級已達70.6%,學齡前期至學齡期的階段是近視防治的關鍵期,因此國民健康署呼籲家長多注意,孩童在12歲前應掌握「遠視儲備量」,以降低近視後迅速成為高度近視的風險,家長或主要照顧者應從小建立孩童護眼好習慣,並定期散瞳驗光檢查,監測遠視儲備量,以延緩近視的發生。

    孩子的遠視儲備量是抵抗近視的最佳利器

          根據臨床眼科醫師指出,剛出生嬰兒因為眼球較小、眼軸較短,此時雙眼處於遠視狀態,具備生理性遠視,可視為與生俱來抵抗近視的寶物,0到3歲嬰幼兒應有150至200度遠視度數、4至6歲幼兒應有100至200度遠視度數、國小低年級(7至8歲) 應有100度遠視度數,直到國小中、高年級(9至12歲)至少應有50度以上遠視度數。家長應注意孩子在學齡前至學齡期的視力保護,如果長時間過度近距離用眼、缺乏戶外活動等行為,過早消耗遠視儲備量,就可能加速進入近視的危險期。

    破解近視4大迷思 遠離惡視力

    為破解父母及主要照顧者對兒童近視防治迷思及疑問,國民健康署彙整4大迷思:
    迷思1:視力1.0就代表沒有近視?
          視力1.0並不代表沒有近視,要精確的檢查眼睛度數,就必須要做散瞳驗光,小朋友的眼睛比較容易緊張緊繃,如果沒有散瞳驗光,呈現的是一種假性近視,到眼科院所散瞳後,讓眼睛放鬆,驗出來的度數才是真正原始度數。

    迷思2:不看3C就不會近視?
          連續超過2小時長時間且近距離的使用眼睛,近視的風險就會增加30%,近距離看書、長時間畫畫、玩積木等行為都可能會近視,還有小朋友放學後在安親班、補習班長時間寫作業,沒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及戶外活動等,都是造成近視的主要原因。

    迷思3:近視沒關係,戴眼鏡就好了? 
          兒童近視配戴一般眼鏡,只是矯正近視的輔具,沒有穩定治療近視度數的效果,如果沒有好好護眼,每年近視度數可能會增加75至100度,甚至到中、高年級就會進入高度近視的階段。因此,小朋友戴了眼鏡後,仍應好好保護眼睛,以避免高度近視的發生。

    迷思4:近視沒關係,長大去做雷射手術就好了?
    雷射手術只是將眼球表面角膜削平,無法治癒近視造成眼軸拉長問題,仍然有出現其他合併症的風險。

    防治近視很簡單 護眼123+防治資源寶典

    年齡愈小就開始近視,度數加深得愈快,為了建立「防治近視、從小做起」的觀念,國民健康署今(111)年製作兒童視力保健手冊、動畫懶人包、宣導影片、宣導單張等寶典,並持續宣導「護眼123」,希望家長共同努力幫助孩子遠離惡視力的威脅。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以下3要點:
    1.每年定期檢查視力1-2次,掌握視力變化。
    2.避免讓未滿2歲的孩童看螢幕;2歲以上的孩童,每日看螢幕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
    3.建議每日在戶外活動2-3小時,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早睡早起,達到充分的休息。
    File_20294
    bf428adc3d4b284e567b9381c45749d6
    「兒童近視防治資源寶典」發布記者會大合影 (左起家長代表王瑋瑜小姐、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近視防治中心吳佩昌主任、國民健康署魏璽倫副署長、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陳建同理事長、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邱秋蟬專門委員)
    9efab938afbac0c443164646de9321ad
    國民健康署魏璽倫副署長致詞
    d9d922422be6d5073138b002da779466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近視防治中心吳佩昌主任(左)破解大眾對兒童近視防治的迷思及疑問
  • 加拿大學校正向心理健康指標框架

    泛加拿大學校衛生聯合聯盟(Pan-Canadian Joint Consortium for School Health,JCSH)由省、地區和聯邦政府於 2005 年成立,旨在將加拿大的兩個大型系統—教育和衛生結合起來,以改善健康、福祉,以及加拿大兒童和青少年的成就成果。該組織出版「正向心理健康工具包」,旨在促進學校環境中積極的心理健康實踐和觀點。

    其中第五單元:評估綜合學校健康中,提供學校正向心理健康指標框架,節錄如下:

    正向心理健康指標框架
    組成一:社會與物質環境
    指標 1.1:了解正向心理健康觀點和做法,以及它們與學生的社會情緒功能和學業發展的關係
    指標 1.2:無障礙的空間,讓學生感到安全和受到重視
    指標 1.3:創造安全和關懷學校環境的全校性措施
    指標 1.4:廣用性設計的物理空間,確保所有學生都可以充分參與課堂和學校環境
    指標 1.5:對與學生網路交友潛在安全問題的注意
    指標 1.6:積極的學習環境,包含有社會/情緒問題的學生的需求

    組成二:教育與學習
    指標 2.1:學生有機會加深對多樣性的理解和欣賞
    指標 2.2:在教學實踐中融入文化相關主題
    指標 2.3:學生學習和練習社交技能的機會
    指標 2.4:探索優勢、興趣和潛力領域,以提高學生在教育常規和人際關係中的參與度
    指標 2.5:符合個人學習偏好和需求的教學方法
    指標 2.6:減少控制,並以傾聽學生的觀點,支持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

    組成三:夥伴關係與服務
    指標 3.1:積極的學校與家庭互動,提供學年早期接觸與照顧者的定期溝通
    指標 3.2:強化家庭與學校的合作關係,包含家庭成員參與學校改進計劃或擔任學生學習活動的志工
    指標 3.3:學生有機會與社區青年服務機構的成年人一起參與增能培訓活動
    指標 3.4:學校、社區和部門服務提供者的合作,確保在需要額外支持時及時提供學生及其家庭所需協助
    指標 3.5:強化學生投入並參與的學校及社區合作關係

    組成四:政策
    指標 4.1:領導層級支持正向心理健康的觀點,並參與正向心理健康實踐的設計與實施
    指標 4.2:滿足所有學生(包括特殊學生)的學習和社會需求的教育政策
    指標 4.3:學校政策可針對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問題導向的協助
    指標 4.4:關於正向心理健康觀點和實踐的專業發展機會
    指標 4.5:學校有文件記錄提供學習和/或社會情緒需求的及時評估和服務

    The PMH Indicator Framework

    Component I: Social and Physical Environment
    Indicator 1.1: An understanding of positive 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and practices and how they relate to students’ social-emotional functioning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Indicator 1.2: Accessible meeting places and social spaces where students feel safe and valued
    Indicator 1.3: School-wide initiatives that foster the creation of safe and caring school environments
    Indicator 1.4: Universally-designed physical spaces that ensure all students can participate fully as learners in the classroom and school settings
    Indicator 1.5: Awareness of potential safety concerns related to students’ online social exchanges and relationships
    Indicator 1.6: Posi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at explicitly include the needs of students with social/emotional concerns

    Component 2: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dicator 2.1: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gain enhanced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diversity
    Indicator 2.2: Incorporation of culturally-relevant themes in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Indicator 2.3: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learn and practice social skills

    Indicator 2.4: Exploration of areas of strength, interest and potential to enhance student engagement in educational routines and relationships
    Indicator 2.5: Teaching methods that accommodate individual learning preferences and needs
    Indicator 2.6: Teaching approaches that support autonomy by minimizing control, listening to and validating student perspectives

    Component 3: Partnerships and Services
    Indicator 3.1: Positive school-home interactions that provide early school-year contacts and regular communications with caregivers
    Indicator 3.2: Collaborative home-school relationships that include family members in school improvement initiatives or as volunteers in student learning activities
    Indicator 3.3: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engage in mentorship learning activities with caring adults from community-based youth-serving agencies
    Indicator 3.4: Collaborative approaches among school, community and departmental service providers that ensure the execution of timely responses to the needs of students and their families when additional supports are required
    Indicator 3.5: School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initiatives that emphasize active student engagement and participation

    Component 4: Policy
    Indicator 4.1: Leadership support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ositive 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and practices
    Indicator 4.2: Educational policies that accommodate the learning and social needs of all students, including those with exceptionalities
    Indicator 4.3: Discipline policies that restore and reconnect students to school by providing solution-focused responses to resolve areas of student difficulty or challenge
    Indicator 4.4: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n positive 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and practices
    Indicator 4.5: Documented school practices that support the provision of timely assessment and early response services to students with significant learning and/or social-emotional concerns

    參考資料:
    JCSH POSITIVE MENTAL HEALTH TOOLKIT,Module 5: Assessing Comprehensive School Health P8 The PMH Indicator Framework
    https://www.wmaproducts.com/JC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