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健康促進學校電子報-第五期
  • 撰稿者:黃佳淳助理、張鳳琴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承辦「104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計畫,於105125日、28日與29日分別於高雄市中正高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及臺中市政府舉辦「105年度健康促進學校師資專業成長研習」,邀請22縣市各校健康促進學校承辦師長及健康教育授課教師參與以加強健康教育生活技能融入教學,增進學生落實健康促進行為的實踐參與師長共790人,包括高雄場286名教師,臺北場314名教師,臺中場190名教師參與。增能研習各講者的數位課程已建置在健康促進學校主網頁的開課系統中各講者的課程講義也建置至在健康促進學校輔導網站供下載利用研習評價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參與研習後對健康促進學校與各健康議題知能皆較研習前有進步,且對於研習課程表示滿意。


        
         
      李黛華副署長                         楊國隆組長                      陳慧玲科長 

        本年度健康促進學校師資專業成長研習
    邀請健康促進學校及各健康議題的計畫主持人及專家針對各健康議題進行應用生活技能及結合家長參與策略教案分享。研習主題包含104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計畫說明」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張鳳琴教授、廖邕助理教授及張晏蓉助理教授主講;「學校推動健康體位生活技能及結合家長參與策略教案分享」由國立陽明大學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劉影梅教授主講;「學校推動菸害防制生活技能及結合家長參與策略教案分享」新北市積穗國中龍芝寧主任主講;「學校推動口腔衛生生活技能及結合家長參與策略教案分享」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黃曉靈教授、台灣口腔衛生學會張進順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碩士班林宜靜助理與林峻吉助理主講;「學校推動檳榔防制生活技能及結合家長參與策略教案分享」由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李明憲教授與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學系陳啟勳副教授主講;「學校推動全民健保(含正確用藥)生活技能及結合家長參與策略教案分享」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張鳳琴教授與施淑芳助理教授主講;「學校推動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生活技能及結合家長參與策略教案分享」由臺北市弘道國中姚友雅老師、新北市積穗國中龍芝寧主任與臺中市居仁國中黃珍老師主講;「學校推動視力保健生活技能及結合家長參與策略教案分享」由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吳佩昌醫師、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張麗春副教授與新北市埔墘國小楊絮媛組長主講。參與研習的教師對各健康議題也提出討論及建議。
         
    龍芝寧主任-菸害防制       劉影梅教授-健康體位       黃曉靈教授-口腔衛生


             
    施淑芳助理教授-全民健保     李明憲教授-檳榔防制        楊絮媛老師-視力保健


                 
    張鳳琴教授-正確用藥      吳佩昌醫師-視力保健       張進順理事長-口腔衛生

                     
    姚友雅老師-性教育         張麗春副教授-視力保健       陳啟勳副教授-檳榔防制

       「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推動的議題包括:視力保健、口腔衛生、健康體位、菸檳防制、性教育及正確就醫用藥等。各級學校透過健康政策訂定,學校健康環境營造,將各健康議題融入教學活動,並結合家長社區資源,提供健康服務等增進學童的健康。為強化學童健康行為的實踐,讓健康行動從學校延伸至家庭,今年更提出「大手拉小手、健康齊步走~健康促進學校、家長參與123」,請家長陪伴孩子一起實踐健康生活。各健康議題的親職教育重點如下

    1.      視力保健:為預防孩童近視及控制近視惡化,請家長陪伴孩子每天到戶外活動至少120分鐘,督促孩子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及定期帶孩子做視力檢查。

    2.      口腔衛生:為讓孩子保有一口好牙,請家長督促孩子落實餐後及睡前使用含氟牙膏潔牙,並協助孩子進行牙齒塗氟、臼齒窩溝封填等措施,及鼓勵孩童減少含糖飲食攝取。

    3.      健康體位:為讓孩子有健康的體位,請家長督促孩子每天睡足8小時,督促孩子每天攝取五蔬果、吃早餐與喝1500cc白開水,拒絕含糖飲料,每天運動30分鐘,看電視、打電腦、玩手機不超過1小時。

    4.      菸檳防制:為讓孩子遠離菸品與檳榔的危害,請家長給孩子一個無菸、無檳的家庭,遠離二手菸危害,教導孩子菸檳皆是致癌物,拒絕菸品與檳榔,家長不使用菸檳做孩子的榜樣。

    5.      性教育:為讓孩子能愛自己(自尊)與愛他人,請家長常與孩子談心,了解孩子的交友情形,教導孩子溝通、拒絕、做決定等技能,並尊重自己及別人身體的自主權與隱私權。

    6.      正確就醫用藥:為讓孩子有正確就醫用藥的能力,請家長教導孩子正確用藥與珍惜健保資源,看病要說清楚病況,用藥要問藥師、看標示,不聽、不信、不買、不吃、不推薦來路不明的藥。

     

    投資孩子的健康是最具效益的,也是增進孩子學習不可或缺的。所謂「教育無他~為愛與榜樣」,請師長家長與孩童一起實踐健康行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與各縣市政府積極辦理教師增能研習,推動實證健康促進學校計畫,請中央與地方輔導委員至學校輔導,並依學生的健康需求訂定有效的策略,及結合社區與家長資源共同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健康促進學校各健康議題資訊、相關活動、教材與資源等已建置在健康促進學校網站(網址:http://hpshome.hphe.ntnu.edu.tw/Default2.aspx),歡迎大家利用。


  • 國立交通大學  牛玉珍

       
      
    新公共衛生觀強調從日常生活環境來檢視不健康或疾病的成因(Wallerstein & Berstein 1994IUHPE1997),而人們花很多時間所在的地點,便是學習或增強個人保健技能的最佳場所,如家庭、學校、職場或整個社區,均是推動健康促進的好地方。於1980年中,世界衛生組織不再僅是重視個人的健康態度或有益健康的行為實踐而已,更重要的是發展出能夠培養個人健康意識及建構其健康行為的環境,而健康促進學校便是此一理念下的產物。健康促進學校的精神本諸渥太華憲章(WHO,1986)、第四屆國際健康促進會議雅加達宣言(Stewart, 1997)及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委員會的建言(WHO, 1996)開始推動,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促進學校定義為:學校能持續地加強其功能,建立一個有益生活、學習與工作的健康場所。結合校內師生及行政人員,與社區結盟,創造健康安全的學校(WHO,1997,1998)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署在1996年訂頒的「地區健康促進學校發展綱領行動架構」(Reg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Promoting Schools- A Framework for Action)指出,倡導健康促進學校應包含學校衛生政策、健康服務、健康教學與活動、學校物質環境、學校社會環境和社區關係等六大範疇(WHO1996)台灣地區在2002年由教育部與衛生署共同著手規劃推動「健康促進學校」。於2004913日,教育部與衛生署結合地方政府、教師及家長團體代表召開簽署共同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記者會,2004年完成各縣市50所學校試辦「健康促進學校」種子訓練,於2005年增加至300所至2008年全面推動。


        健康促進學校推動至今已邁入第11
    個年頭,過程中因每一階段有不同的發展重點,期望使健康促進學校的影響層面能加廣又加深,茲將其分五個階段進行說明:

    第一階段:擴大參與(2004-2009)

    這個階段主要是期望將學校衛生工作從從以疾病預防為主要工作內容的工作模式,擴大以全校整合的推動模式(whole school approach),然後加入學生家長的參與及整體社區健康環境與支持系統的建立。因此,在執行面上,以健康促進學校六大範疇進行全面性整合的推動,其目的是藉著共同分享,彼此對話及共同參與,從學校、家長到社區,共同營造健康促進的整體氛圍。整個推動重點在擴大參與的層面。


    第二階段:
    實證導向(2010-2011)

    此階段為實證導向的健康促進學校,提升學校執行行動研究的能量,進入二代健康促進學校。運作模式包括訂定成效指標及建立輔導機制與增能兩部分。在成效指標方面,發展部訂統一成效指標,辦理相關委託計畫溝通會議建立一致性標準;訂定與整合地方成效指標,輔導委員協助各縣市訂定縣本或在地特色指標。建立輔導機制與增能方面,中央輔導委員認輔分組,並辦理中央及地方輔導團增能,協助縣市及學校規畫健康促進學校的推動及行動研究的執行。


    第三階段:
    精進教學(2012)

    以生活技能融入教學為基礎之健康促進學校,結合十二年國民教育推動重點,將「有效教學、活化教學策略」、「多元評量」、「適性教育補救教學、差異化教學」在精進教學歷程中,深化現代化健康教育學習成效。運作模式除沿襲之前的輔導內涵外,發展具健康促進學校精神之教學模組,協助發展有利於健康促進推動之課程與多元評量方式。並對高關懷縣市加強輔導與增能。最後,進行全國健康促進學校輔導及推動成效評價。


    第四階段:
    社區結盟(2013-2014)

    此階段為建構發展「社區組織間行動結盟(Community Coalition Action Theory, CCAT)其重點為強化學校內部跨處室合作,強化學校外部社區資源整合。運作模式包括協助各縣市在各議題上與社區及民間組織建立結盟,透過學校與家長及社區建立夥伴關係及互惠的模式,促成台灣健康促進學校的資源整合及永續發展。


    第五階段:
    家長參與(2015)

    此階段為學校加強與家長的合作,強化家長參與共同促進學生在家健康生活型態的建立。其內涵包括強化家長聯繫、鼓勵家長參與及建立學校家長結盟。透過提供家長支持(舉辦工作坊等)、與家長溝通(建立與家長的溝通管道等)、提供志工機會(提供志工服務等)、支持在家學習(設計在家親子共學)、家長參與學校決策(讓家長提供學校政策意見)、社區結盟(與社區共同舉辦家長參與的活動)等方式促進家長參與。

       
       
    台灣已全面性推動健康促進學校,除了輔導計畫外,教育主管單位亦針對各健康議題進行重點縣市的輔導,目的是希望學生的健康行為與健康狀況能向上提升。對學校而言,若能以生活技能策略進行健康教育的教學,從學校延伸至社區與家庭,涵蓋學生整體性的生活層面,另外建構支持性的健康環境使學生易於建立健康行為,並且推動相關活動建立整體性的健康促進氛圍,使促進學生健康的支持層面,從學校到社區與家庭被建構起來。如此從政策支持到學校整合性的推動,將可使學生的健康逐漸的被建立起來。
  •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體育及衛生保健科 傅楷傑


       102
    學年度,在一些因緣際會下,由原本的學校單位,借調到局裡來,接觸到「推動健康促進學校」這項業務,之前,不論是在學校、在班級,推動「健康促進學校」這件事,好像都是離我好遠的行政業務,頂多就是叮嚀學生做餐後潔牙及含氟漱口水,連收健康檢查回條這件事,都是請班上的小志工去搞定的,到底什麼是「健康促進學校」?有什麼策略?有什麼重點?說來慚愧,還真的是不甚明瞭,只是人家要你做什麼,就做什麼。


        102
    年的81日,正式介入這推動業務,前任的承辦人用了2個下午約3~4個小時的時間,大略的告訴我這項業務要注意什麼,大概有哪些範圍,另外留了2張半A412號字的待辦與注意事項,然後就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任何一片罣礙的到他縣市去了;不過,他真的說得很大概,我一直到10月份之前都還覺得:「推動健康促進學校」只要轉轉文,叫學校做些事情就好了,學校那麼多業務,大概就「文呈閱後存查」了吧!甚至是計畫報告也請專員單刀赴會,絲毫不曉得事情的重要性,當然那一年的計畫就被〝指導〞的非常徹底,專員回來後,請我把當年的計畫好好的重新修正,以符合部裡的長官與教授的意見,於是,我算是真正去了解「健康促進學校」的內涵,經請教李春明主任及吳叁鏡校長後,才有了初步的概念,當年的實施計畫,我幾乎是重新寫過,這只是第一場的震撼。那一年的學校衛生主管業務人員研討會在走馬瀨農場辦理,我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潔心老師,在介紹健康促進的核心課程中,潔心老師特別走到我們高雄市的三位與會人員前,熱切地告訴我們:「推動健康促進學校,高雄市有非常、非常、非常大的進步空間。」聽到潔心老師的勉勵,我只覺得肩頭的擔子好像沒有想像中的輕,於是一頭栽進了這個推動健康的工作中,承蒙中央輔導團老師們的指導、長官的支持及所有夥伴學校的努力,高雄市的績效有了起色,從102學年的最佳進步地方政府獎到103學年的績優地方政府獎,高雄的進步讓大家與有榮焉。


        我如何在高雄市推動健康促進學校這項業務呢?
    健康一直都是國人很重視的議題,但是如何獲得健康,卻大都是從一些片片段段的報導或是媒體中獲得,我卻覺得,健康是一種習慣,從小養成一種健康生活的習慣,才是我們教育的目的,因此讓孩子們能培養健康的習慣為第一要務,但是,沒有一個擁有正確知能的老師,如何培養一個有健康習慣的孩子,所以和老師們溝通及研習就成了我最重要的工作;102學年開始,高雄市進行了3年的健康促進扎根計畫,先辦理了5場幼兒園教師的增能研習。由此次的增能研習,我才意識到,辦理老師的研習,比辦理行政增能重要太多了。我發現,許多老師的健康知識竟然停留在高中甚至是國中時代的健康基礎知識及網路上不知道正不正確的訊息。原本希望有500位老師參加研習,沒想到,場場爆滿,最後將近650位幼兒園教師參加研習,大家都覺得有莫大的收益,並且督促自己要讓自己及家人更健康;這項扎根研習連續辦了3年,有老師竟三年都參加,她分享說,還沒有實施到班級之前,自己及家人已經先受益了。扎根計畫除了幼兒園教師之外103學年加入了國小低年級教師的研習,利用國小低年級下午不上課的時間,分12個區辦理研習,讓老師能就近參加,預計分三年使全市90%以上低年級的教師具有健康促進的基本知能;績效上,讓學童的近視率及齲齒率均有明顯的改善,老師有正確的知能,才能讓孩子有對的健康習。


        為了能瞭解本市學生的基礎健康狀況,也為了讓健康促進成為老師們樂意配合的項目,高雄市訂定了「推動健康促進活動獎勵辦法」,及建置「高雄市學生健康照護系統」,讓學校的老師及主管人員能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健康狀態,並對學生健康狀況有著力有效果的老師們,有策略可參考,有方案可徵詢,讓他們可以〝有出力就有獎勵〞,先獎勵第一線的導師、體育老師、營養師和護理師,且全校要有1/2
    以上班級達到獎勵標準才能再獎勵行政人員,藉此加強老師們的推動意願,減少推動上的阻力。未來希望藉由「高雄市學生健康照護系統」,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健康履歷,讓家長也能了解孩子在學時的健康成長狀況,也藉由數據的分析,了解每一個學校,每一個地區的健康狀況,並藉此調整本市的健康政策。

    健康促進的推動必須是以學校為主體,因此學校執行的狀況也關乎了健康促進學校推動的成敗,因此輔導訪視就成了了解推動情形的管道,為了節能減紙,也為了能讓各校方便呈現各校特色,高雄市所有的學校均要求能架設一個「健康促進學校專頁」,並且於下學期開學前,由地方輔導團員進行線上檢視,若成效不佳,會進行23次的到校諮詢,幫助學校了解問題、解決困難,這個輔導訪視是全面性的,每年358所學校都會進行一遍,讓學校對健康促進的活動能落實推動、確實執行。
     
        推動健康促進學校活動,這一路走來受到很多人的幫助;也結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謝謝劉潔心老師、李明憲老師、張鳳琴老師對高雄市的肯定,也謝謝李春明主任及局裡長官的支持,讓我能放手推動,更謝謝所有地方輔導團的校長、主任、護理師夥伴們的盡心盡力,為高雄市的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工作共為順利。就如那位幼兒園老師的分享:健康促進推動還沒開始,自己及家人就獲得了健康。

  •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一、認識茲卡病毒

     

        茲卡病毒感染症(Zika virus infection)是由茲卡病毒(Zika virus)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這種病毒為黃病毒的一種,主要是經由蚊子叮咬傳播,最早在西元1947年於烏干達的茲卡森林中的獼猴體內分離出來。目前依據基因型別分為亞洲型和非洲型兩種型別,在中非、東南亞和印度等都有發現的紀錄。過去只有少數人類病例的報導,直到西元2007年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雅蒲島爆發群聚疫情,才對此疾病有較多的認識。



    二、傳播方式

        目前認為是由斑蚊屬的病媒蚊和靈長類動物形成病毒傳播的循環,但詳細病毒傳播過程尚待進一步研究。主要是人被帶有茲卡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經過約37天的潛伏期後(最長可達12天)開始發病。感染者在發病第1天至發病後11天,血液中存在茲卡病毒,此時如再被病媒蚊叮咬,病毒將在病媒蚊體內增殖,約15天左右,病毒進入蚊子的唾液腺,就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而當牠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這個健康的人就會感染茲卡病毒。此外,也曾有疑似經輸血及垂直感染的案例。

        臺灣可傳播茲卡病毒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這些蚊子的特徵都是身體是黑色的,腳上有白斑。其中埃及斑蚊的胸部背側具有一對似七弦琴的白色縱線及中間一對淡黃色的縱線,較喜歡棲息於室內的人工容器,或是人為造成積水的地方;白線斑蚊胸部背側中間有一條白色且明顯的縱紋,比較喜歡棲息於室外。斑蚊一天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2小時及日落前的2–3小時,此時外出時要特別留意做好防蚊措施。

     

    三、發病症狀

        典型症狀為發燒、紅疹、關節痛(arthralgia)、關節炎(arthritis)、非化膿性或充血性結膜炎(non-purulent/hyperemic conjunctivitis)等,持續約2-7天,有時也有頭痛、肌肉痠痛及後眼窩痛,與登革熱相較症狀輕微,僅有少數的重症病例報導。

    依據流行地區監測資料顯示,巴西及玻里尼西亞等流行地區曾有少數病例出現神經系統(如Guillain-Barré syndrome)或免疫系統(如特異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併發症,且有孕婦產下小頭畸形新生兒之案例,惟這些神經異常與感染茲卡病毒之關聯性仍待證實。

                    

    茲卡病毒感染症

    登革熱

    簡介

    由茲卡病毒引起的急性傳病,非洲、美洲、亞太區都出現過疫情,目前疫區集中在中南美與加勒比海地區。

    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病,依據不同的血清型病毒,可分為四型。若未及時治療,死亡率高達20%以上。

    病毒傳播途徑

    除了透過帶有病毒的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叮咬染病之外,曾有疑似經輸血、性行為、垂直感染的案例。

    經帶有病毒的埃及斑蚊、白線斑蚊叮咬感染。

    潛伏期

    一般312

    一般38

    症狀

    25%的患者會有發燒合併斑丘疹、關節疼痛或結膜炎(紅眼)、頭痛等症狀,另茲卡病毒與孕婦產下「小腦症」胎兒似有關連。

    突發性的高燒(38)、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依據每個人體質出現不同的症狀)。

    有無疫苗可施打

    有無特效治療藥物

    預防方法

    避免蚊蟲叮咬、清除病媒蚊孳生源、暫緩前往疫區


    四、預防方法
       
    茲卡病毒感染症目前無疫苗可預防,因此避免病媒蚊叮咬是最主要的預防方法。於戶外活動時,建議穿著長袖淺色衣褲,或使用經衛生福利部核可、含有DEET的防蚊液,並依照標示說明正確使用。前往流行地區活動,應選擇裝有紗窗或空調設備的居住場所。

    此外,建議懷孕婦女如無必要應暫緩前往流行地區,如必須前往請做好防蚊措施,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皮膚裸露處塗抹衛福部核可的防蚊藥劑等,返國後自主健康監側,如有任何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

    由於病媒蚊對於叮咬對象並無選擇性,一旦有茲卡病毒進入社區,且生活周圍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環境,就有茲卡病毒流行的可能性,所以民眾平時應做好家戶內外孳生源的清除工作,以及使用紗窗紗門隔絕蚊蟲。



    五、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

        茲卡病毒感染症目前無藥物可以治療,主要是依症狀給予支持性療法,並讓病患獲得充足的休息,可用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做為解熱劑解除部分不適感,並補充足夠的水分,通常在感染後一週左右就可自行痊癒。

    如有出現疑似症狀,請於就診時向醫師詳細說明旅遊史。

     

     


  • 轉譯:在加拿大阿爾伯塔(Alberta)推動綜合性學校衛生:校長的角色
    題目:Implementing Comprehensive School Health in Alberta, Canada: the principal's role.
    作者:Roberts E, McLeod N, Montemurro G, Veugelers PJ, Gleddie D, Storey KE.

    摘要
    綜合性學校衛生(Comprehensive School Health, 簡稱CSH)是國際公認的體系架構,它能超越個人層次邁向整體學校衛生,強化健康行為的發展,同時也增進教育成效。先前研究指出校長對於綜合性學校衛生推動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然這個角色仍值得探討。因此,本研究目的為瞭解校長在推動綜合性學校衛生來建立健康校園文化所扮演的角色。本研究應用紮根民族誌方法,半結構式訪談在APPLE的學校校長(n=29),質性探討他們在建立一個健康校園文化的角色。以五大主題構成的一個模式,顯示校長在綜合性學校衛生推動過程中扮演一個流動的角色。校長扮演的角色包括:(a)促發學校文化的改變;(b)溝通傳達計畫的重要性;(c)協商關切的議題及合作性計畫推動;(d)增能其他人有責任一起改變;(e)扮演支持角色,提供正向的認同並建立持續性承諾。本研究並提出一些建議,以幫助建立學校有效的領導實踐,及營造健康的校園文化。

    關鍵字:加拿大;文化;健康促進學校;肥胖預防;學校本位

    Abstract
    Comprehensive School Health (CSH) is a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framework that moves beyond the individual to holistically address school health,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enhancing behaviors while also improving educational outcomes. Previous research has suggested that principal support for CSH implementation is essential, but this role has yet to be explored.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amine the role of the principal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CSH project aimed at creating a healthy school culture. This research was guided by the grounded ethnography metho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APPLE School principals (n = 29) to qualitatively explore their role in creating a healthy school culture. A model consisting of five major themes emerged, suggesting that the principal played a fluid role throughout the CSH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rincipals (i) primed the cultural change; (ii) communicated the project's importance to others; (iii) negotiated concerns and collaboratively planned; (iv) held others accountable to the change, while enabling them to take ownership and (v) played an underlying supportive role, providing positive recognition and establishing ongoing commitment. This research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to help establish effective leadership practices in schools, conducive to creating a healthy school culture.

    Keywords: Canada; culture;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 obesity prevention; school ba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