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者: 教育部國教署104年度學童口腔保健計畫主持人
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 黃曉靈教授兼系主任
齲齒是好發於學齡兒童的疾病之一,齲齒對於學齡兒童口腔健康有直接之影響[Samorodnitzky and Levin, 2005],而口腔健康又為全身健康之一環,學齡兒童口腔健康攸關其學習、生活品質與身心發展,因此世界各先進國家對學童齲齒預防十分重視。但國民健康署(以下簡稱健康署)於2012年公布之12歲兒童恆齒齲齒經驗指數(Decayed, Missing and Filled Teeth , DMFT index)的數值為2.5顆,高於亞洲與我國鄰近之國家,也高於歐美先進國家,未達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10年所訂的DMFT index為2顆以下之目標,也未達我國2010年所訂2.3顆之目標。
根據教育部學校學生健康資訊系統102學年度國小學童齲齒經驗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全國的1、4、7年級平均齲齒經驗為63.2%,1年級齲齒經驗為67.2%,4年級為66.5%,7年級為57.7%,除澎湖縣外,其他縣市的一年級與四年級的齲齒經驗皆高於50%,七年級部分,除澎湖縣與嘉義市外,其他縣市七年級齲齒經驗在40%以上(圖一、全國各縣市齲齒經驗分佈)。
第一大臼齒是學齡兒童第一個萌發的恆齒,約在5-6歲時萌發進入口腔中。分析學童健康資料發現,102學年度1、4、7年級學童上下顎第一大臼齒的齲齒經驗佔全部齲齒經驗的50%以上;下顎第一大臼齒位於下方的關係,比上顎第一大臼齒更容易發生齲齒。單就下顎第一大臼齒齲齒經驗分析,除澎湖縣外,其他縣市七年級第一大臼齒齲齒經驗皆高於20%,甚至宜蘭縣、彰化縣、雲林縣、台東縣等縣市超過60%學童有下顎第一大臼齒齲齒,在比較全口齲齒經驗中,下顎第一大臼齒的齲齒經驗占全口齲齒經驗的50%至85%不等,顯示學童第一大臼齒窩溝封填的重要性(圖二、全國各縣市上顎第一大臼齒齲齒經驗;圖三、全國各縣市下顎第一大臼齒齲齒經驗)。
兒童口腔健康的影響因素有個人特質(認知、態度與習慣)、社會環境(家人、朋友)與社區環境(學校或社區環境因素)等三個層次影響因素。兒童特質中,兒童年齡與潔牙行為與齲齒相關[詹敏賢, 2007],其他國內外研究結果也顯示學幼童刷牙頻率與齲齒經驗有關[Kulak-Ozkan et al., 2001; Leroy R, 2005; 林雯君、劉仁義、黃純德、謝明雪, 2006]。然而學幼童手部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有效潔牙,建議家長的照顧與監督是十分重要的。家長人口學特質[Waldman, 1995]、口腔保健態度、口腔保健行為[Weintraub et al., 2010]與對兒童口腔保健協助對孩童口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Hodge HC, 1982];尤其母親是孩童主要照顧者,是影響孩子飲食習慣與健康的關鍵人物。幼兒的牙科拜訪頻率、家中有無口腔保健用品、母親的教育程度及口腔衛生認知與其幼兒齲齒經驗指數有相關[駱靖宜, 1999];母親飲食習慣與含糖飲料攝取確實可以預測兒童的齲齒狀況[Parhar et al., 2009]。家中含糖飲料的可獲得性與兒童飲食喜好及行為呈現顯著相關[Cullen et al., 2003],每天攝取含糖飲料超過三次的兒童與沒有攝取含糖飲料的兒童平均多出47.1%齲齒[Armfield et al., 2013]。Skeie學者在2006年的研究中指出,雙親的信念與態度與兒童的齲齒、牙齒清潔、糖類零食攝取習慣有相當強烈的關係;對於兒童齲齒的影響,母親又比父親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顯示出母親對於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的發展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Skeie et al., 2006]。
學齡兒童每天活動時間有一半是在學校中,且因所處環境時間長,受到老師與同儕之影響不亞於父母親,又因學童集中於學校,衛生保健與照護措施施行時相對便利與節省時間,所以學校是很適合進行衛生教育與健康促進之場域,尤其是學童口腔衛生保健與齲齒預防,如有適當策略與計畫執行,應能產生顯著成效。台灣兒童存在著口腔健康不均等,來自新移民女性所生之新台灣之子,由於母親在語言與文化的隔閡,加上父親背景通常為低社經地位,因而缺乏口腔保健知識,無法利用口腔照護服務系統;偏遠地區的學幼童則因牙科醫療資源缺乏,隔代教養情況,負責照顧之年長照護者缺乏足夠的口腔保健知識,亦無法給予適當的口腔照護,因而造成孩童口腔健康問題,因此學校的口腔保健支持對弱勢兒童更顯重要。
2004年教育部與衛生福利部的前身衛生署合作共同推動台灣健康促進學校計畫,建立地方輔導的網路系統,進行資源整合,另外,在2010-2011年啟動了二代健康促進學校機制,以實證引導健康促進學校政策,同年健康署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認證系統,建制健康促進學校認證指標及認證流程,2012年開始國際認證,期望接軌國際。在健康促進學校推廣的同時,教育部自2007年執行「學(幼)童口腔衛生保健實施計畫」,開始對學齡兒童進行口腔保健推廣工作至今,主要目標為2010年12歲兒童 齲齒經驗指數之數值低於2.3顆與學童每天潔牙次數可以達2.5次,主要工作項目為校牙醫制度試辦、確保幼兒園與國小學校中潔牙相關資源充足,並提升幼兒園與國小師生口腔保健知能。教育部國教署「104年度學童口腔保健計畫」委託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黃曉靈教授執行,主要目標為建置『校園口腔保健輔導團介入模式』,使用專業口腔保健輔導委員進駐校園輔導、諮詢與規劃學童口腔保健課程與活動,藉由口腔保健專業人力輔導學校,根據學校需求規劃不同年齡層階段的學童口腔保健方案,提供適切性口腔保健課程與活動,辦理教師與家長研習,加強學童正確潔牙觀念及技巧,改善兒童口腔健康行為,影響教師與家長作為學童口腔保健的典範,降低口腔健康不均等,進而達成兒童口腔健康促進(圖四:黃曉靈教授國教署計畫團隊發展的「學童預防蛀牙方法」宣導海報)。
參考資料
- Armfield JM, Spencer AJ, Roberts-Thomson KF, Plastow K: Water fluoridation and the association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consumption and dental caries in australian children.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3;103:494-500.
- Cullen KW, Baranowski T, Owens E, Marsh T, Rittenberry L, de Moor C: Availability, accessibility, and preferences for fruit, 100% fruit juice, and vegetables influence children's dietary behavior. Health Education & Behavior 2003;30:615-626.
- Hodge HC HP, Bell CR: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ooth brushing behavior in adolescents. Br Dent J 1982;152:49-51.
- Kulak-Ozkan Y, Ozkan Y, Kazazoglu E, Arikan A: Dental caries prevalence, tooth brushing and periodontal status in 150 young people in istanbul: A pilot study. Int Dent J 2001;51:451-456.
- Leroy R BK, Lesaffre E, Declerck D.: Multivariate survival analysi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avity formation in permanent first molars. . 2005:113:145-152.
- Parhar G, Yoon RK, Chussid S: Maternal-child oral health behaviors and caries experience in the child.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 Dentistry 2009;34:135-139.
- Samorodnitzky GR, Levin L: Self-assessed dental status, oral behavior, dmf, and dental anxiety. J Dent Educ 2005;69:1385-1389.
- Skeie MS, Riordan PJ, Klock KS, Espelid I: Parental risk attitudes and caries-related behaviours among immigrant and western native children in oslo. Community dentistry and oral epidemiology 2006;34:103-113.
- Waldman H: Preschool children. Need and use of dental services. Dent Clin North Am 1995;39:887-896.
- Weintraub J, Prakash P, Shain S, Laccabue M, Gansky S: Mothers’ caries increases odds of children’s caries.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2010;89:954-958.
- 林雯君、劉仁義、黃純德、謝明雪: 國小學童口腔衛生行為在城鄉地區的差異─以高雄縣為例. 中華牙誌 2006;25:183-189.
- 詹敏賢: 台灣南部6-18歲兒童青少年齲齒狀況及相關因素之探討;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高雄市,高雄醫學大學,2007碩士論文
- 駱靖宜: 台中縣學齡前兒童乳齒齲齒數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統計與精算研究所. 台中市,逢甲大學,1999碩士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