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學年健康促進學校電子報-第四期
  • 105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師資專業成長研習

    撰稿者:廖冠甯助理、張鳳琴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承辦「105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計畫,於106119日、20日與23日分別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中市政府及高雄市中正高中舉辦「105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師資專業成長研習」,邀請22縣市各校健康促進學校承辦師長及健康教育授課教師參與以加強健康教育生活技能融入教學,增進學生落實健康促進行為的實踐。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李黛華副組長與邱秋嬋科長亦蒞臨指導,給予諸多建言與鼓勵。研習評價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參與研習後對口腔衛生、視力保健、健康體位、菸檳防制、全民健保、正確用藥、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議題及生活技能知能皆較研習前有進步,且對於研習課程表示滿意。本次增能研習各講者的數位課程已建置在健康促進學校主網頁的開課系統中課程講義也建置至在健康促進學校輔導網站供下載利用

     

    本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師資專業成長研習,邀請健康促進學校及各健康議題的計畫主持人、專家以及教育現場教師針對各健康議題進行應用生活技能及結合家長參與策略教案分享。研習主題包含「105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計畫說明」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張鳳琴教授主講;「生活技能與家長參與融入健康促進學校議題課程教學」由新北市積穗國民中學龍芝寧主任主講;「學校推動性教育(含愛滋防治)生活技能及結合家長參與策略教案分享」由新北市積穗國中龍芝寧主任、臺南市大灣高中賴秀惠組長主講;「學校推動全民健保(含正確用藥)生活技能及結合家長參與策略教案分享」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張鳳琴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施淑芳教授、新北市積穗國中龍芝寧主任、臺南市仁光國小吳錦梅主任、臺南市仁光國小林侑蒼組長主講;「學校推動口腔衛生生活技能及結合家長參與策略教案分享」由臺灣口腔衛生學會張進順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黃曉靈教授、嘉義縣大鄉國小李春輝校長主講;「學校推動健康體位生活技能及結合家長參與策略教案分享」由臺北醫學大學謝榮鴻教授、臺南市大港國小梁慶國校長、新北市德音國小胡倫茹學務主任、臺南市大港國小吳政諺學務主任主講;「學校推動菸檳防制生活技能及結合家長參與策略教案分享」由國民健康署戒菸專線張佳雯主任、臺北市龍山國中陳麗珠主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廖麗娜教師主講;「學校推動視力保健生活技能及結合家長參與策略教案分享」由高雄市鼓山國小陳慶盛校長主講。綜合座談中,參與研習的教師對各健康議題也提出討論及建議。

    「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推動的議題包括:視力保健、口腔衛生、健康體位、菸檳防制、性教育及正確就醫用藥等。各級學校透過健康政策訂定,學校健康環境營造,將各健康議題融入教學活動,並結合家長社區資源,提供健康服務等增進學童的健康。為強化學童健康行為的實踐,讓健康行動從學校延伸至家庭,今年更提出「大手拉小手、健康齊步走~健康促進學校、家長參與123」,請家長陪伴孩子一起實踐健康生活。研討會上各健康議題績優學校提出學校與親職教育策略重點包括

    1.      視力保健:高雄市鼓山國小報告,近年兒童3C使用頻繁,如果不加注意平均每年約增加100度,而近視更是無法回復的,欲達成預防與矯治兩端的視力保健成效指標,須強化學校、家庭與醫療三方面的合作關係。改善視力不良物質環境設施,規劃視力保健多元化活動專區,落實學生天天戶外120分鐘,運用獎勵制度鼓勵走出戶外,引入社會資源改進視力不良,分享視力保健有效策略經驗,才能全面推動視力保健。鼓山國小陳慶盛校長提醒家長在寒假期間,確實控制孩子3C產品使用時間,多帶孩子走出戶外,所謂兒少近視病,控度來防盲,戶外防近視,3010眼安康

    2.      口腔衛生:嘉義大鄉國小報告,學校增加適當口腔衛生設施與教材設備,60名學生有9個洗手台,落實午後潔牙率、設置鏡子讓學生注意自己潔牙,並鼓勵家庭與社區參與等多項健康促進計畫,經過推廣初檢齲齒率由102年的69.44%105年減少38.8%,齲齒復檢率達100%另外,大鄉國小李春輝校長呼籲寒假期間,孩子每天餐後記得潔牙,尤其起床及睡前潔牙,做好清潔牙齒的工作;家長記得開學前帶孩子至住家附近的醫院或診所進行口腔檢查。

    3.      健康體位:臺南市大港國小報告,為讓孩子有健康的體位,定期召開學校健康促進委員會,一人一運動、課程融入教學、規劃各項教學及宣導策略、「健康體位」專家諮詢會議、定期健康運動的好習慣、每週蔬食日、不帶含糖飲料入校園、成立運動社團、鼓勵學校體育團隊的全校衛生政策,讓學生適中體位比率由10260.85%成長到105年的64.63%大港國小梁慶國校長則呼籲孩子與家長於寒假期間一同「早睡早起好健康,運動健身我最夯,均衡飲食多喝水,健康促進好榜樣」。

    4.      菸檳防制:國立暨南大學國際附屬高中指出,青少年第一次吸菸,幾乎都是在高中畢業以前,若能避免青少年接觸菸品,這輩子大多就不會吸菸嚼檳榔,越小接觸菸品,致癌率越高;而1217歲濫用菸品、毒與檳榔等成癮物質最大原因是好奇、無聊或趕流行。提升健康知識、態度、行為建立,提升自尊、生命價值觀、挫折復原力的生活技能,及家長以身作則,皆是預防青少年使用菸檳的重要策略。

    5.      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新北市積穗國中報告,透過不斷案例的分組討論與分析,讓青少年了解婚前性行為的影響,讓孩子能愛自己(自尊)與愛他人,並關心其網路交友情形,教導孩子溝通、拒絕、做決定等技能,並尊重自己健康自主管理及尊重別人身體的自主權與隱私權。並讓孩子知道愛滋病的可怕與正確防治方法,從消極的預防到積極的學習健康生活型態,免於疾病所苦。積穗國中鄭建立校長也呼籲請家長多關心孩子的交友狀況,教導孩子正確的交友觀念,學校並設計相關寒假作業,如:針對愛滋關懷設計相關衣物、生活用品;閱讀性教育議題相關文章,並與家長一同討論學習單。

    6.      全民健保(含正確用藥):臺南市仁光國小報告,充分教導學童了解並珍惜全民健保,教育全民健保自助互助的精神,善用醫療資源不浪費,正確使用才能永續經營。健康「藥」小心的生活技能,教導孩子正確做決定、解決問題、有效溝通並自我覺察,「正確使用指示藥與成藥三要二不:要知風險、要問藥師、要看標示、不過量、不輕忽」,讓全家用藥有保障,健康不擔心。仁光國小吳錦梅主任也提醒寒假天氣溫差大,孩子若不舒服務必要諮詢醫師或藥師,切勿自行服藥或使用家人剩餘藥物,並請家長身體不適時在就醫,不需事先囤積藥品,避免浪費醫療資源。

    健康為一切的基礎,將知識融入生活,成為習慣,培養學童健康的生活技能是最好的投資。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與各縣市政府積極辦理教師增能研習,推動實證健康促進學校計畫,請中央與地方輔導委員至學校輔導,並依學生的健康需求訂定有效的策略,及結合社區與家長資源共同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健康促進學校各健康議題資訊、相關活動、教材與資源等已建置在健康促進學校網站(網址:http://hpshome.hphe.ntnu.edu.tw/Default2.aspx),歡迎各位師長、伙伴多加運用。


                                                  
    圖一、臺北場增能研習              圖二、臺中場增能研習開幕式
         
    圖三、高雄場增能研習開幕式        圖四、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邱秋嬋科長
      
    圖五、張進順理事長                圖六、黃曉靈教授 
       
    圖七、龍芝寧主任                  圖八、謝榮鴻教授       
                  
    圖九、廖邕教授                     圖十、梁慶國校長
      
    圖十一、陳慶盛校長                 圖十二、陳麗珠主任
      
    圖十三、胡倫茹學務主任             圖十四、牛玉珍教授
       
    圖十五、張佳雯主任                 圖十六、吳錦梅主任
      
    圖十七、張晏蓉教授                 圖十八、施淑芳教授
       
    圖十九、林侑蒼組長                 圖二十、吳政諺學務主任
       
    圖二十一、廖麗娜老師               圖二十二、廖梨伶教授
          
    圖二十三、賴秀惠組長              圖二十四、李春輝校長

  • 期許孩子高人一等,早睡、多動、拒吃甜食

    撰寫者: 教育部國教署105年度學童健康體位計畫主持人

    謝榮鴻教授

    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副院長

    保健營養學系主任

      近十五年來台灣的便利商店及手搖飲料店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人手一杯飲料蔚為風潮,許多人都已習慣將含糖飲料當水喝。這個現象不只對成人身體產生了不良影響,使國人肥胖率逐漸增加,甚至也間接地改變了我們學子的飲食習慣。根據102年教育部學生健康檢查的資料顯示,台灣國小學童過重與肥胖的比率高達30.4%,國中生也將近30%,位居亞洲之冠,代表台灣學童的健康問題存在著極大的隱憂。曾有新聞報導指出,一名國小三年級女童每天喝一杯700毫升的含糖飲料,並且很少運動,除了體重明顯高於同齡同學外,甚至在就醫檢查發現已患有中度脂肪肝,可見含糖飲料對學童健康危害之大。除了造成肥胖外,含糖飲料也直接影響學童身高。學童要長高,「生長激素」的分泌是重要關鍵。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三個時間點: (1)晚上9點到半夜3點睡覺時 (2)運動過後及 (3)空腹飢餓。孩童只要喝下一杯含糖飲料,體內生長激素分泌就會受干擾而停止分泌12小時。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再好好利生長激素分泌的三個關鍵時間點,就可以幫助孩子成長,達到健康體位的目標。

    兒童長高小訣竅:

    1.儘可能早睡:人體生長激素分泌於晚上9點至半夜3點達高峰期,讓孩童在這一時間內熟睡,將有助於身高發育。

    2.多做跳躍、伸展運動:運動提供骨骼生長之刺激,同時讓身體分泌生長激素。多做跳躍性運動如打籃球、跳繩等,以及一些幫助伸展身體的運動小遊戲,都有助於長高。

    3.少吃甜食:如果血糖過高,將導致成長激素分泌降低。因此建議盡量不要讓孩子吃過多的甜食,包括糖果、飲料等。

    4.早晚喝1杯牛奶:每天早晚要各喝1杯牛奶 (250 ml),讓學童攝取適量優質蛋白質及鈣質,幫助骨骼順利生長。

      孩子成長發育,永遠是爸媽關心的話題,雖然遺傳是影響孩子重要因素之一,但後天的照護也能作為長高的關鍵。

     

  •                       新北市~玩運動、動健康                    

    撰稿者:新北市健康促進學校輔導委員 許愛玲

                                   前新北市大成國民小學護理師

        新北市以「健康 品德 自然 能力」為教育主軸,除積極推廣全民運動,打造「健康新都、在地樂活」的運動島願景外,並積極推動「新北市健康城市計畫」,投入軟硬體設備及營養教育等許多經費來維護學童健康。新北市健康促進計畫在歷任縣市長支持下,整合教育局、衛生局及環保局等各局處相關資源,作為施政方針,各機關全力動起來。朱立倫市長非常重視學童健康,時常於市政會議上檢視本市各項健康促進工作辦理情形及成果,目前全市正積極推動「健康城市」政策。

        新北市於2005成立學校衛生委員會,廣納相關局處科長、中央輔導委員、衛生團體代表、議題中心學校校長及家長會代表,主導全市健康促進政策及經費分配;設置總召集學校及各健康議題中心學校,分工負責健康議題計畫擬定推動;每項議題皆聘請專家學者、中央輔導委員、地方輔導委員成立輔導諮詢小組,協助各校之諮詢與輔導。總召集學校負責協調各議題中心學校、地方輔導團培訓運作及年度訪視評鑑。健康議題中心學校主要負責該議題行動研究,提供全縣健康促進學校應興應革之建議,並協助輔導委員指導校群學校。

        各級學校每年依據學生健康檢查上傳資料,分析本校學生健康數據與新北市及全國數據做評比,擇定必選及自選優先執行健康議題,完成健康促進計畫撰寫,並於校務會議中通過執行辦理之。健康促進議題由各校依在地文化社區特性及學生健康問題自由選擇,一方面兼顧在地化問題解決,一方面增進學校健康自主管理。各校分析學生較為嚴重或亟需改善之健康問題,商討可行執行策略,以逐一介入改善為原則,期待可有效改善學生健康問題。每年十月前執行前測,次年五月執行後測,藉此了解執行成效作為策略改善參考依據,健促計畫也適時做滾動式修正,執行成效顯著。教育局每年七月初辦理各校期末成果報告,成效優者辦理敘獎勉勵,成效待改善者委請輔導委員蒞校輔導訪視,協助問題解決與改善修正。

    提升健康服務照護品質,護理人力方面,本市每所學校至少配有1名學校護理人員,40班以上學校則配置2位護理人員。並整合市立幼兒園與學校附幼護理人員,共同推動向下紮根健康促進計畫。教育局與本市學校護理人員組織合作密切,健康問題處理溝通順暢。在改善學校健康中心設備方面,每年暑假定期辦理急救訓練,協助護理人員適時執行緊急救護技能,本市每年由地方基金編列200萬元補助改善健康中心設備經費。

        為改善偏鄉學校醫療資源不足情形,新北市在教育局與衛生局跨局處合作的努力下,創新偏鄉口腔及眼科醫師駐點服務及行動診間方案~設置「視力及口腔巡迴醫療車,眼科服務:到校執行醫療諮詢、散瞳、驗光、診療服務;牙科:牙齒檢查、齲齒矯治、窩溝封填、全口塗氟等措施;不但有效解決偏鄉醫療不足問題,也深獲學校、師生、社區家長的認同與肯定,本方案也將持續推動,以營造新北市醫療照護特色,維護學生健康。

        各項健康議題除融入健康教學培育學生健康生活技能,實踐健康行為及態度,新北市除積極擴展教育資源,落實小班政策,提昇教育品質外,亦成立「健體領域輔導小組」及「健康促進學校在地輔導團」,提供各校在推動健康促進工作之專業諮詢資源方面極為重要。每年另安排相關健康教師增能研習,這幾年更著重於行動研究及生活技能取向教學設計能力精進,鼓勵教師健康教學結合各項議題進行多元課程融入教學,於日常生活中觀察學生健康行為是否實踐。

        各校結合結合各項健康促進議題活動辦理親職教育,健康講座,增進社區家長健康素養,關心健康議題,共同維護學子健康而努力。

    連續三屆健康促進學校國際認證,新北市皆共襄盛舉積極參與共獲得4面金質獎,9面銀質獎,16面銅質獎佳績足為全國標竿縣市,也獲國際公共衛生專家學者的讚賞及肯定。

        新北市實證研究上,各校別出心裁創意策略介入融入教學,除可有效增長學生健康知識,更可快樂學習,自我省思進而養成健康自主行為。學校將健康生活技能落實於教育政策與教學,培養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使學生更加健康更能有效率的學習,進而將健康促進理念擴及至家庭及社區民眾,以達到Health for all目標。

        介紹2016榮獲國際認證金質獎的吉慶國小與橫山國小健康促進推動特色:

    一、新北市瑞芳區吉慶國民小學

    吉慶國小位於台灣原生溪魚「大目孔、阿嬤魚」的故鄉,擁有優異生態環境的優勢,胡銘浚校長深耕吉慶七年,結合生態教育推動學校健康促進,提供更多機會讓學生接觸大自然,推動9大生態園區,以強化健康體位85210(每天睡足8小時、天天5蔬果、四電少於2、天天運動30分、每天喝足白開水)健康促進活動;打造「吉慶有魚」的特色課程,辦理多場山林教育,走查山林、探索自然等課程;細心策劃專屬吉慶「健促8招」:「健促行動宣導車」至各班宣導、統計「班級青菜食用剩餘量」、「健康瘦瘦拳」、「85210」健促教學、「以鮮奶代替飲料作獎品」、「健促魔法集點卡」、「善用社區資源共同宣導健促觀念」,使全校師生學童及社區家長一起將健康觀念融入生活習慣,我們除培育學童健康促進觀念外,更要培養健康生活習慣,學習帶著走一生受用的生活技能。

    二、新北市三芝區橫山國民小學

        橫山國小位於台北北海岸,陳志哲校長積極營造健康及安全學校環境,陸續完成茭白筍文創館、沙坑城堡遊戲器材、運動場、特色文創廁所等,期透過浸潤式的學習情境,將健康促進觀念達成潛移默化的效果。推動食農教育,將健康飲食觀念融入生活,使學生能將正確健康飲食觀念帶回家庭。引進社會資源,發展出「順騎自然」課程,學生透過課後活動及二鐵社團,促進自身健康。我們期望健康促進的教學是從教學到訓練,訓練學童自己培養健康生活習慣;從校園教室擴展到室外,從課本擴展到生活,從學校擴展到社區,以培養樂觀、進取,具信心、有愛心,身心靈健全的學童。

        缺乏健康、沒有未來~新北市採取積極有效的政策用對的人做對的事,我們將持續整合全市資源,強化社區結盟,親師生密切結合,讓新北市男女老幼『全民動健康,一起動起來』
       
    圖一、第三屆健康促進學校國際認證   圖二、辦理家長視力保健知能講座  
          銀質獎
  •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病毒性腸胃炎

     近期校園腹瀉群聚疫情頻傳,依據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 212日至311日腹瀉疫情上升,群聚通報數增加,以感染諾羅病毒為主,多發生於校園且較高於去年同期。目前為病毒性腸胃炎的好發季節,呼籲學校應做好食品安全與環境衛生管理,並加強師生飲食與手部衛生等衛教;民眾也應落實勤洗手等個人良好衛生習慣,生病應在家休息,避免疫情傳播。以下為病毒性腸胃炎相關知識:

     

    一、致病原

      有多種病毒可引起腸胃炎,包括諾羅病毒(Norovirus)、輪狀病毒(Rotavirus)、腺病毒(Adenovirus)4041型、沙波病毒(Sapovirus)及星狀病毒(Astrovirus)

     

    二、流行病學

     

    1.諾羅病毒分布情形:

    1)廣泛分布全球,日本、美國、歐洲等國家近年均有規模不等之疫情發生。

    2)美國CDC估計每年約1900-2100萬人次因感染諾羅病毒而引起急性腸胃炎,其中有50%是經由食物傳播。從20092012年之間,計有3,494次聚集事件,發生的場所包括醫療機構(62.7%)、餐廳或宴會廳(22.1%)、學校或日托機構(6.1%)等。

    3)諾羅病毒在國內亦好發於學校、醫院、軍營、收容及安養機構等人口密集機構,也常發生於餐廳、大型遊輪、宿舍和露營地等地方。

     

    2.輪狀病毒分布情形: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及幼童急性腸胃炎最常見的原因,幾乎每一個5歲以下的兒童都曾感染過輪狀病毒;在全球,估計每年約有45萬名5歲以下兒童因感染輪狀病毒而死亡,且超過90%的死亡病例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三、傳染窩

     

    1.諾羅病毒,人是唯一的帶病毒者。

    2.輪狀病毒除了可以感染人之外,也會感染牛和靈長類動物,但型別不同,動物身上之輪狀病毒並不會傳染人。

     

    四、傳染方式

     

      病毒性腸胃炎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如:食用受病毒汙染的食物或水、與病人密切接觸(例如: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皆可能受到感染。

     

    五、預防方法

     

    1.注意個人衛生,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及照顧病人後(包括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之後),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

    2.蔬果要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尤其是貝類水產品應澈底煮熟再食用;與他人共食應使用公筷母匙。

    3.為預防疾病傳播,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並以漂白水消毒環境或器物表面。

    4.新生兒餵哺母奶可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

    5.出入公共場所及清理消毒病患之排泄物或嘔吐物時,應戴口罩以避免飛沫傳染。

     

    六、臨床症狀

     

    病毒性腸胃炎的主要症狀是水瀉和嘔吐,也可能會有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症狀,通常感染後1~3天開始出現腸胃炎症狀,症狀可以持續1~10天,病程的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毒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大部分得到病毒性腸胃炎的人通常可以完全恢復,不會有長期後遺症,不過對於因嘔吐或腹瀉流失體液及電解質而又無法補充的人,如:嬰幼兒、年長者、免疫功能不良者及需要長期照護者,其體液的流失可能導致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進而抽搐,甚至死亡,需要特別注意。


  • 了解影響學校與社區夥伴關係建立的因素  

    以Logan健康學校計畫為例

    摘要

    目的本研究目的為檢視影響學校與社區結盟來支持健康促進學校永續推動的有效因素。

    方法本研究運用個案研究方法選取澳洲昆士蘭參與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洛根健康學校計畫的五所國中進行調查,了解學校如何與社區建立夥伴關係來支持健康促進學校永續推動。本研究以半結構問卷訪談16名副校長、學校職員及社區夥伴,並針對洛根健康學校計畫活動的觀察與記錄進行內容分析,及進行資料主題分析。

    結果本研究發現學校社區夥伴關係建立來支持健康促進學校永續推動的有效因素包括:強調學校和社區夥伴關係的建立,學校職員和服務提供者的能力培養,雙方的共同企圖和共同目標的訂定,及實踐能力的增強,尤其是社區服務提供者。這四個因素在洛根健康學校計畫的運作階段和計劃策略合作階段是一致需要的,但在學校與社區夥伴關係的啟始、發展及成熟階段的重要性有所不同。

    價值:本研究增加了關於學校與社區夥伴關係結盟的有效因素的了解,以支持健康促進學校的永續推動。本研究也凸顯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在開始、發展和維持階段學校與社區合作夥伴關係建立的重要性,並提供學校在規劃和發展健康促進學校可考量的因素。

     

    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that characterise schoolcommunity partnerships: The case of the Logan Healthy Schools Project

    Author(s):

    Melinda Thoma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Griffith University, Brisbane, Australia)

    Fiona Row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Griffith University, Brisbane, Australia)

    Neil Harri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Griffith University, Brisbane, Australia)

    Citation:

    Melinda Thomas, Fiona Rowe, Neil Harris, (2010) "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that characterise schoolcommunity partnerships: The case of the Logan Healthy Schools Project", Health Education, Vol. 110 Iss: 6, pp.427 - 444

    Abstract: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factors that characterise effective school‐community partnerships that support the sustainability of school health initiatives applied within a health‐promoting schools approach.

     

    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The study used an explanatory case study approach of five secondary schools participating in a health‐promoting school programme, “The Logan Healthy Schools Project” in Logan, South‐East Queensland, Australia to investigate how school‐community partnerships support the sustainability of school health initiative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16 deputy principals, school staff members, and community‐based partners, along with observations and a documentary analysis of Logan Healthy School Project activities. A thematic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data.

     

    Findings

    The factors that characterise effective school‐community partnerships that support the sustainability of school health initiatives include: a focus on buil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school and community partners, complementary capacities of school personnel and service providers, commonality of intent and shared goals between both parties, and competence of practice, primarily of the community service provider. These four factors were consistent at the school operational level and strategic programme co‐ordination level of the Logan Healthy Schools Project, yet varied in importance across the initiation, growth, and maturity of the school‐community partnerships.

     

    Originality/value

    The study adds to the limited body of knowledge that surrounds effective school‐community partnerships and how the features of these partnerships contribute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school health initiatives. The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nitiating, growing, and maintaining school‐community partnerships and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factor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planning and developing school health promotion initiatives.

     

    Keywords: Partnership, Project management, Schools, Health education, Australia

    Publisher: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Copyright:©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2010
                     Published by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