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HPS Newsletter-5th Issue

  •  臺東縣106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專業增能研習

    撰稿者:張鳳琴教授、黃莉芸助理
    臺東縣政府教育處主辦、臺東縣卑南鄉太平國民小學承辦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協辦之「臺東縣106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專業增能研習」,於107年4月30日、5月22日分別於臺東縣教師研習中心(臺東縣寶桑國小)及臺東縣臺東市岩灣國民小舉辦。上午場次邀請臺東縣各國民中小學校長參與、下午場次則邀請各校主辦處室主任、健康促進業務承辦人或護理師1人參加。臺東縣政府教育處魯玉玲副處長、黃冠禎科長、張郁琦營養師,亦蒞臨指導,給予建議與鼓勵,共計約近二百位校長、主任、護理師參與。
    本次臺東縣106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專業增能研習內容包含「106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計畫簡介」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張鳳琴教授主講;「學校推動健康體位之實證支持性環境策略」由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謝榮鴻教授主講;「健康促進學校輔導經驗談」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鄭惠美教授主講;「學校推動健康體位之實證支持性環境策略與教案分享」由基隆市東光國民小學陳湘玲教師主講;「校園推動菸檳防制之有效策略」、「運用六大範疇推動校園菸檳防制策略及教案分享」由新北市積穗國中龍芝寧主任主講;「校園推動全民健保及正確用藥之有效策略」、「運用六大範疇推動全民健保及正確用藥策略及教案分享」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董貞吟教授、張鳳琴教授主講,以及分別由基隆市東光國民小學陳湘玲教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董貞吟教授帶領分組討論與報告。
    此外,中央輔導委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鄭惠美教授、張鳳琴教授及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謝榮鴻副院長,也至臺東教育廣播電台說明106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計畫的推動。
    期望透過本次健康促進議題專業增能研習活動實施,增進臺東縣全縣教職員建立正確的健康促進觀念,並能於各校推廣健康促進學校之策略。
    活動報導01
    圖一:臺東縣專業增能研習林克銘校長
    活動報導02
    圖二:臺東縣專業增能研習龍芝寧主任
    活動報導03
    圖三:臺東縣專業增能研習董貞吟教授及張鳳琴教授
    活動報導04
    圖四:臺東專業增能研習分組討論成果報告

  • 主動出擊-聯手打造健康促進新樂園

    國立草屯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曾瑜妏營養師
    壹、緣起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 1995 年起,積極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Health‐promoting School Programs),是以場所的角度(setting approach)為基礎,將學校視為學生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生活階段,學生在這裡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學習健康的技能與知識。
    然而,「由下而上」的推展「健康促進」模式,使學生積極促進健康,讓學校能建立健康的支持環境與良好的生活品質。根據調查,2011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台灣地區高中生營養相關健康及慢性病狀況,依性別和年級分層之身高、體重及身體質量指數的分布情形與同年級層之女性比較起來,男性上述指數皆較高,且不管是男性或是女性隨著年級增加,身體質量指數有逐漸升高的情形。
    要營造一所健康促進學校,必需全校師生及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即「學校即社區」的理念,使學校全體師生永續經營,增進個人能力以控制其環境,而這個也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有正確健康觀念而產生健康行為,因而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
    有鑒於此,在辦理各項健康促進系列活動,都應由自主管理認知開始,而校園營養師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提供專業與正確的健康知能,例如:讓師生們從學習體重及腰圍的測量,對健康體位的認知,開始認識自己的身體,再配合著健康飲食講座,讓行為的改變上,能有正確的方向指引。
    在規畫健康促進系列活動開始推動時,在大多數人都不了解的情況下,甚至是排斥時,我思考著,該如何從最簡單的方式引起大家的共鳴,很幸運的,我們就從現有的體重計-量體重開始了我們這些年來健康促進系列活動,引導師生從認識身體質量指數(BMI)、體脂肪開始進入健康體位活動模式,以闖關接續概念,藉此提高學生參與率,並搭配活動記錄其使用頻率,而參與活動者我們給予專屬限量設計的健康小物為誘因(例如:計步器、環保杯、發光手環、健康文宣L夾等等)。並且每年度檢討、修正活動內容、調整活動強度,讓校園處處充滿正向的健康氛圍,也歷經時代的轉變,帶領學生走向食農教育,學習從農田到餐桌,栽種到健康吃。
     
    貳、本校推動健康促進活動實施的策略:
    一、校長的支持:
    學校各項會議上,鼓勵執行健康促進的各項政策。
    二、時間的利用:
    大型集會、升旗、下課及中午休息時間,宣導健康議題,搭配校園軟硬體設備,傳遞健康資訊,例如:每天睡眠8小時、天天5蔬果、四電少於2、天天運動30分鐘、喝足白開水1500㏄,零垃圾食物零含糖飲料、健康飲食、校園食品安全衛生等文宣內容。
    三、課務的聯結:
    融入教學,結合教務處規劃的課程,加入健康教育宣導主題,借由推動健康促進系列活動,結合健康與護理課學習健康體位、健康兩性、急救訓練、健康照護等;體育課則透過本校設計人體大富翁活動,讓課程不僅快樂動體適能,再搭配健康促進各項題目,暨能運動又能在過程得到照護健康的訊息。
    四、學生的力量:
    結合學校社團、志工服務隊,參與宣導健康概念:例如由熱舞社設計快閃宣導舞蹈活動,由學生帶動教學其他康輔社、春暉社、童軍社等等,發揮社團活動精神及活動宣傳功能性。
    五、學校的政策:
    行事曆排定各項健康促進議題宣導週,進行有架構之宣導,讓同學利用班會探討健康促進議題或健康講座議題,透過議題討論與分享以增進學生思考能力。
    六、健康的傳遞:
    (一)聘請專業講師,透過講座給予健康生活概念。
    (二)拍攝編製宣導影片:例如營養宣導影片,提供學生對飲食健康基本概念,並利用午餐時間撥放5分鐘營養教育全校性宣導影片,內容包含有:「我的餐盤-午餐均衡飲食知多少」及「午餐衛生安全」等。
    七、健康物質的環境:
    校內提供有:體脂計、體重計、腰圍器 、計步器、健康L夾、影片宣導、刊物、網站架設、食物模型、階梯健康標語、各班影像廣播系統、每週一推行蔬食日等。
    八、問卷的調查:
    了解活動辦理成效及評估日後修正與改進事項之重要參據。
     
    叁、家長社區結盟交流分享
    一、數位平台的建置:
    健康(校園食品及健康中心)網站、Facebook「衛生組SHOW草商校園營養師曾瑜妏粉絲頁」等,放上相關文宣及成果,以利健康促進學校及社區間資源交流與整合。
    二、家長的聚會:
    利用家長大會,宣導健康議題及簡介校園辦理的各項健康促進活動,引發興趣,並邀請共同參與,讓健康從校園走入家庭。
    三、推展多樣的活動:
    期提升家長及師生參與意願,並增強師生互動關係及增進家長及社區等組織之支持與合作,例如學校大型活動提供「營養九宮格」、「跳繩」、「人體大富翁」等各項親子活動競賽,或是透過「揪團來運動健康起步走-健走計步活動」、「包高中暨師生健走活動」、「有氧運動課程」、「健康操比賽」…等各系列活動帶領參與的學生、教職員工及家長養成運動好習慣。
    四、提供即時專業諮詢:
        營養師依教育部所訂學校午餐設計原則-學校午餐食物內容及營養基準,督導校園健康飲食及衛生安全,並專屬為您客制化營養飲食健康諮詢,亦成立好蓬友型男靚女班,鼓勵體位不良學生主動參加,並經詢家長同意,以共同監督學生,協助學生達到適中體位。
    肆、支持性環境營造經驗分享
    一、運用社區資源:
    鄰近醫院、衛生所、衛生局、政府機關等,營造健康生活概念,協同本校師生共同參與,例如:交通部日月潭「慈恩塔脆梅DIY活動」、關懷社區老人-九宮格活動、南投2016與健康為伍-打擊脂肪贏健康等。
    二、邀請專家蒞校演講:
    宣導健康資訊,增進學校成員之健康知能與行為,並增強師生互動關係及增進家長及社區等組織之支持與合作。
    三、鄰近周邊走出校園:
        健康促進社區(便利商店、小吃攤..等)宣導,提供飲食均衡、減鹽飲食、菸害防制說明及主動提供文宣品。
    四、舉辦各項聯誼活動:
        例如羽球聯誼賽,教職員工及親子健康促進交流,透過比賽推廣運動,並設置健康促進成果攤位,傳達健康相關訊息。
     
    伍、總結:
    在這些年的推動下,有感於健康是個大面向,各議題皆是不可或缺的,因而逐漸把健康促進系列活動規劃融入六大議題〔健康體位(主軸)、菸害與檳榔防制、視力保健、性教育、正確用藥及藥物濫用防制、口腔衛生〕,旨在推廣全系列健康促進六大範疇〔學校衛生政策、學校物質環境 、學校社會環境 、社區關係 、個人健康技能 、健康服務〕,並以全校性為對象辦理,在透過同儕揪團相互鼓勵、激勵的力量與活動下,吸引學生參與率,廣納更多參與的師生,凝聚校園內外健康促進的共識及決心,共同創造健康良好的學習環境。導正後,最重要的就是維持,而持續宣導刻不容緩,提供正確健康觀念而產生健康行為,養成習慣後建立起健康的生活型態,提升健康品質,讓學生有更健全的身心,有更正確價值觀,來保護自己健康,我們也將延續本設計概念延續推廣下去,讓正確的健康觀念深根,提升調整與修正自我的能力,化被動為主動性的選擇健康體位新生活,在這樣的氛圍下建立起屬於我們的健康促進新樂園。
     
    陸、參考資料
    臺灣健康促進學校網頁http://hpshome.hphe.ntnu.edu.tw/About/Who.a
    spx(2018)。
    專家分享01
    ▲結合各社團及教職同仁,共同宣傳健康促進活動。
     
    專家分享02
    ▲健康飲食講座-讓師生認識食品添加物,並至便利店體驗食品添加物無所不在。
     
    專家分享03
    ▲食農教育,農場到餐桌的概念,現場農作物營養教學。利用有機堆肥,推動校園蔬果種植,讓學員了解低碳飲食對環境的重要性。
     
    專家分享04
    ▲健康促進大平台-人體大富翁,一同參與快樂體適能活動。
     
    專家分享05
    ▲型男主廚來我家-國宴主廚現場烹調技巧教學,搭配營養師介紹食物特性、營養素含量及烹調過程應注意衛生安全事項,並使用在地蔬食,給予飲食基本概念,以達到健康飲食新生活。
     
  • 樸實的農業之都-雲林縣健康促進輔導經驗

    聖約翰科技大學老人服務事業系 張家臻助理教授
      雲林農業產量居全台之首,在地師長同樣具備樸實特質,相處言談親切敦厚,對於健康促進議題同樣殷殷耕耘,首重地利之便賡續設立有機菜園,包括規劃健康蔬食活動、建置生態網站或結合社區文化推廣健康蔬食,也跨領域配合科學實作、生態觀察、農村體驗、無毒農業及綠能產電,凸顯本縣在推動健康促進上,深耕健康餐飲並拓展不同健康向度上的重要特色。
        輔導之際,也常聽到師長展露對於學生健康議題的關切「怎麼學生一過個寒暑假,就又胖回來了?」、「在學校課堂上教導營養概念,回到家之後還是大吃大喝!」,體察到了老師們無奈感受,卻也更加凸顯健康議題在雲林縣持續深耕的重要性,尤其是偏鄉的學生們,他們的健康需求同樣備受關注,現在仍需要更多學者或關切學童健康的師長們,一同投入奉獻心力。
    一、深化課程、發展健康行為
    因應個人的輔導著重於全民健保與正確用藥議題,時常聽到師長反應,「孩子生病了,家長要他到廟裡求符水喝」、「在我們學校真的有很多用藥方面的問題,孩子隨便到藥房買藥吃,很讓人擔心」或「身體不舒服,就拿家裡的藥隨便吃一吃」。聽到了老師們的心疼與擔憂,也體認輔導委員轉換自不同城鄉之間,更要學習如何協助在短時間之內評估學校需求與現況,包括透過老師課室的觀察,家長課後的回應,及學生健康表現,協助學校瞭解學生現況,並能設定優先處理的問題與需求。
    當確認推動健康促進議題的方向後,對於規劃與落實課程和教材的問題又因應而生,老師常問「有現成的教案或是簡報可以使用嗎?」、「我不知道要怎麼教?要教什麼?」,然而,透過課程是培養學生養成健康技能的重要管道,在正式的課室教學內,才能完整的提供學生重要的健康知識,並讓他們擁有充裕的時間培養正確的生活技能,遠勝於在校內舉辦的大型講座活動,或是常見的健康藝文競賽等更為深化效益。
        經由多次往返交流的輔導歷程中,即見雲林縣的師長們逐漸提升對於推廣健康促進學校必選議題的信心,因此,老師們陸續以公版教案為模板,進一步延伸利用心智圖、繪本演繹、或戲劇表演等方式傳遞珍惜健保資源,或是落實正確用藥議題的五大核心能力,期間透過協力學校的反應與回饋,均有許多正向的學習效果。
    二、親師交流、社區聯結
    為能促進學校、家庭和社區之間良好的合作關係,同樣鼓勵師長規劃更多的與親師及社區交流方面的活動,但課後也常聽到老師回應「家長們對於孩子看病吃藥的問題根本是無動於衷」、「我們學校的孩子都是隔代教養,爸爸媽媽遠地工作,家裡的爺爺奶奶也忙著魚塭的工作,根本沒有空理會小孩的問題!」。家長為落實學童健康生活型態的重要推手,社區的健康促進氛圍更是支持健康行為的重要關鍵,學校又該如何建立彼此之間的關係,以下分享近年來的推動策略作為參考:
    • 納入學校行事曆:將本年度重要推廣的健康議題納入學校年度行事曆,包括規劃班級競賽活動、融入園遊會、班親會等行程,並擴及參與的社區對象,包括家長或社區居民的參與投入。
    • 推動親子共讀:提供學生與健康議題相關的繪本,例如「健保教育議題:歡迎來到依修倫斯」,透過教師課堂上的引導,讓學生藉由圖文輕鬆習得健康知識,也能在返家後與家長共讀共享,共同學習參與健康議題。
    • 善用聯絡簿:聯絡簿是親師每日溝通的重要管道,可傳遞重要訊息,包括張貼健康資訊、給家長的一封信、外皮封套也可黏貼諮詢電話等,能提供最即時的互動資訊。
    • 設置社群平台:網路傳遞資訊無遠弗屆,並能透過社交群組(Line,FB)互通有無,教師可設計與健康議題有關的互動留言,或是書寫心得,同時鼓勵家長留言,進行親師交流。
    • 結合學校志工:學校志工成員為家長集組而成,平時可透過教育志工,鼓勵他們運用晨光或集會時間進行繪本教育訓練,進一步能入班解說,或協助播放影片與進行討論,亦能協助學生在不同時段習得重要的健康資訊。
    • 結合在地文化校慶:當季的重要節慶,例如端午節、元宵節,或是鄉里內的廟會活動都是居民時常出現場合,因此結合學校推廣標語,配合宣導活動,同樣能引起社區居民對於健康議題的關切。樸實的農業之都-雲林縣健康促進輔導經驗
      聖約翰科技大學老人服務事業系 張家臻助理教授
        雲林農業產量居全台之首,在地師長同樣具備樸實特質,相處言談親切敦厚,對於健康促進議題同樣殷殷耕耘,首重地利之便賡續設立有機菜園,包括規劃健康蔬食活動、建置生態網站或結合社區文化推廣健康蔬食,也跨領域配合科學實作、生態觀察、農村體驗、無毒農業及綠能產電,凸顯本縣在推動健康促進上,深耕健康餐飲並拓展不同健康向度上的重要特色。
          輔導之際,也常聽到師長展露對於學生健康議題的關切「怎麼學生一過個寒暑假,就又胖回來了?」、「在學校課堂上教導營養概念,回到家之後還是大吃大喝!」,體察到了老師們無奈感受,卻也更加凸顯健康議題在雲林縣持續深耕的重要性,尤其是偏鄉的學生們,他們的健康需求同樣備受關注,現在仍需要更多學者或關切學童健康的師長們,一同投入奉獻心力。
      一、深化課程、發展健康行為
      因應個人的輔導著重於全民健保與正確用藥議題,時常聽到師長反應,「孩子生病了,家長要他到廟裡求符水喝」、「在我們學校真的有很多用藥方面的問題,孩子隨便到藥房買藥吃,很讓人擔心」或「身體不舒服,就拿家裡的藥隨便吃一吃」。聽到了老師們的心疼與擔憂,也體認輔導委員轉換自不同城鄉之間,更要學習如何協助在短時間之內評估學校需求與現況,包括透過老師課室的觀察,家長課後的回應,及學生健康表現,協助學校瞭解學生現況,並能設定優先處理的問題與需求。
      當確認推動健康促進議題的方向後,對於規劃與落實課程和教材的問題又因應而生,老師常問「有現成的教案或是簡報可以使用嗎?」、「我不知道要怎麼教?要教什麼?」,然而,透過課程是培養學生養成健康技能的重要管道,在正式的課室教學內,才能完整的提供學生重要的健康知識,並讓他們擁有充裕的時間培養正確的生活技能,遠勝於在校內舉辦的大型講座活動,或是常見的健康藝文競賽等更為深化效益。
          經由多次往返交流的輔導歷程中,即見雲林縣的師長們逐漸提升對於推廣健康促進學校必選議題的信心,因此,老師們陸續以公版教案為模板,進一步延伸利用心智圖、繪本演繹、或戲劇表演等方式傳遞珍惜健保資源,或是落實正確用藥議題的五大核心能力,期間透過協力學校的反應與回饋,均有許多正向的學習效果。
      二、親師交流、社區聯結
      為能促進學校、家庭和社區之間良好的合作關係,同樣鼓勵師長規劃更多的與親師及社區交流方面的活動,但課後也常聽到老師回應「家長們對於孩子看病吃藥的問題根本是無動於衷」、「我們學校的孩子都是隔代教養,爸爸媽媽遠地工作,家裡的爺爺奶奶也忙著魚塭的工作,根本沒有空理會小孩的問題!」。家長為落實學童健康生活型態的重要推手,社區的健康促進氛圍更是支持健康行為的重要關鍵,學校又該如何建立彼此之間的關係,以下分享近年來的推動策略作為參考:
    • 納入學校行事曆:將本年度重要推廣的健康議題納入學校年度行事曆,包括規劃班級競賽活動、融入園遊會、班親會等行程,並擴及參與的社區對象,包括家長或社區居民的參與投入。
    • 推動親子共讀:提供學生與健康議題相關的繪本,例如「健保教育議題:歡迎來到依修倫斯」,透過教師課堂上的引導,讓學生藉由圖文輕鬆習得健康知識,也能在返家後與家長共讀共享,共同學習參與健康議題。
    • 善用聯絡簿:聯絡簿是親師每日溝通的重要管道,可傳遞重要訊息,包括張貼健康資訊、給家長的一封信、外皮封套也可黏貼諮詢電話等,能提供最即時的互動資訊。
    • 設置社群平台:網路傳遞資訊無遠弗屆,並能透過社交群組(Line,FB)互通有無,教師可設計與健康議題有關的互動留言,或是書寫心得,同時鼓勵家長留言,進行親師交流。
    • 結合學校志工:學校志工成員為家長集組而成,平時可透過教育志工,鼓勵他們運用晨光或集會時間進行繪本教育訓練,進一步能入班解說,或協助播放影片與進行討論,亦能協助學生在不同時段習得重要的健康資訊。
    • 結合在地文化校慶:當季的重要節慶,例如端午節、元宵節,或是鄉里內的廟會活動都是居民時常出現場合,因此結合學校推廣標語,配合宣導活動,同樣能引起社區居民對於健康議題的關切。
    縣市交流01
    健保口號納入運動會進場
    縣市交流02
    聯絡簿家長簽署意向書
    縣市交流03
    聯絡簿健保議題夾頁
    縣市交流04
    參與社區廟會及宣導標語
    縣市交流05
    家長參與健康促進講座
    縣市交流06
    志工提問感想與回饋
    三、多元評量、成效評價
    課程結束後許多老師莫過於最關切到底上課有沒有進步?到底學習有沒有效果?首先,針對縣市統計諮詢需求,建議老師們可多加利用現有統計書目,按部就班的依循流程分析問卷成效,但想知道課程有沒有效益,可運用的工具不只是問卷,廣泛可包括:
    • 問卷調查:針對健康促進學校推廣的議題,其輔導網站均提供公版問卷進行前測與後測評量,之後老師可將學生填答的結果轉化為分數,進一步分析課程介入是否能達到顯著的成效。
    • 個人訪談:對於參加健康課程的學生,可利用簡短訪談了解學生在課程中學習到哪些知識?或是遇到什麼困難?以鼓勵分享學習過程當中的感受或收穫,例如學生回應「學校舉辦有關全民健保的活動,讓我更加熟悉全民健保,也讓我知道健保資源是得來不易的!」,最後節錄重點歸納心得。
    • 學習回饋單:搭配課程使用的學習單張,設計開放式題項,引導學生書寫回應,以正確用藥議題為例,學生參訪藥局後寫下「上次去麥寮的長庚醫院認識許多用藥常識,也學到了一些珍惜健保資源的方法,例如不要重複就醫、不要拿很多的藥卻沒吃完」,可見學生在珍惜醫療資源上的收穫。
    • 身體數值:其他配合健康體位議題,亦可透過量測身高與體重等數值,作為評量學生健康狀況改善的依據,查看是否達到減重目標,或是符合BMI標準等,作為課程評價的參考。
    未來雲林縣市將持續深化健康促進學校,以推動更具實徵性的研究思維為導向,並強化行動研究社群,鼓勵各校針對重點議題進行需求評估,從擬定目標、制定教學策略,進而透過社群研討互動,輔以提供資源修正問題,最終形成共識,解決各種健康議題需求。近年來,雲林縣內近年推動健康促進議題同樣更上層樓,包括105學年度北港鎮辰光國民小學榮獲國際健康促進學校銅牌肯定;崙豐國小及麥寮國小也分別榮獲104105學年度臺灣健康促進學校行動研究報告績優與優等肯定,「只要有開始,就永遠不會太遲」,期望擁有更多雲林縣的師長與我們一同挽袖投入健康促進活動,為下一代預備更健康的學習環境與自己。
     

  • 國健署首度公布國人「我的餐盤」 聰明吃 營養跟著來

    發布日期:2018/05/08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為協助民眾落實均衡飲食之健康生活型態,國民健康署(以下簡稱國健署)首度公布國人「我的餐盤」圖像,國健署署長王英偉指出,「我的餐盤」是依照我國107年最新版「每日飲食指南」,將每日應攝取的6大類食物:全榖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及堅果種子等,依每日應攝取的份量轉換成體積,並以餐盤之圖像呈現各類別之比例,同時提出口訣,讓民眾容易落實於每一餐,民眾只要跟著「我的餐盤」聰明吃,即可餐餐吃好又吃飽,營養跟著來。
     
    國人9成9乳品攝取不足 逾9成堅果攝取不足 近9成蔬果攝取不足
    依據國健署2013-201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我國19~64歲成人每日平均乳品攝取不足1.5杯高達99.8%,堅果種子不足1份的為91%,蔬菜攝取量不足3份為86%,水果攝取量不足2份亦達86%。其中,女性攝取量亦嚴重不足,19-64歲女性蔬菜攝取量不足3份達88.1%,水果攝取量不足2份達85.1%,乳品攝取不足1.5份達99.9%,堅果種子攝取量不足1份達89.7%。
     
    每日飲食指南變身「我的餐盤」 讓民眾迅速掌握均衡要訣
    國健署將每日飲食指南轉換成「我的餐盤」,同時將類別及份量的概念帶入。「我的餐盤」圖像分成6個部分,分別為全榖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及堅果種子,以提醒民眾每餐皆應攝取到6大類的食物,其中油脂類已於烹調時添加於各菜色中,因此不在餐盤中呈現。而各類別的面積大小則是對應民眾應攝取的量,包括蔬菜和水果應佔餐盤一半的份量,其中蔬菜比水果多,全穀雜糧與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則比全穀雜糧少,民眾可以藉由將圖像牢牢記住,即可大致拿捏每餐各大類應攝取之份量。另外,國健署也呼籲業界生產符合「我的餐盤」比例之實體餐盤,以提供民眾更容易落實均衡飲食之健康生活型態。
    政府新資訊01
    圖一:衛福部國健署推「我的餐盤」概念
    政府新資訊02
    圖二:國健署展示實體餐盤尺寸及所提供之熱量
    牢記六口訣 日常生活中落實「我的餐盤」
    除了「我的餐盤」之圖像,國健署同時提出口訣,讓民眾不論在家中或是吃自助餐時,只要依「我的餐盤」比例並結合口訣,即可輕易的使用自助餐盒、玻璃餐盒、圓鐵盒便當或家中的盤子達到聰明吃,營養跟著來,口訣如下:
    1. 每天早晚一杯奶:每天早晚各喝一杯240毫升的乳品,攝取足夠的乳品可以增進鈣質攝取,保持骨質健康,或於餐中以乳品入菜或食用起士、無糖優酪乳等方式增加乳品類食物之攝取。
    2. 每餐水果拳頭大:1份水果約1個拳頭大,切塊水果約大半碗~1碗,1天應至少攝取2份水果,並選擇在地、當季、多樣化。
    3. 菜比水果多一點:青菜攝取量應足夠,體積需比水果多,並選擇當季且深色蔬菜需達1/3以上(包括深綠和黃橙紅色)。
    4. 飯跟蔬菜一樣多:全穀雜糧類之份量約與蔬菜量相同,且盡量以「維持原態」之全穀雜糧為主,或至少應有1/3為未精製全穀雜糧,例如糙米、全麥製品、燕麥、玉米、甘藷等。
    5. 豆魚蛋肉一掌心: 蛋白質食物1掌心約可提供豆魚蛋肉類1.5~2份,為避免同時吃入過量不利健康的飽和脂肪,選擇這類食物之優先順序應為豆類>魚類與海鮮>蛋類>禽肉、畜肉,且應避免加工肉品。
    6. 堅果種子一茶匙:每天應攝取1份堅果種子類,1份堅果種子約1湯匙量(約杏仁果5粒、花生10粒、腰果5粒),民眾可於一天內固定時間攝取足1湯匙量,或分配於3餐,每餐1茶匙量(1湯匙=3茶匙)。
     
    「我的餐盤」連孩子都可以輕鬆上手
    母親節即將到來,「我的餐盤」是送給媽媽最健康的母親節禮物,想著圖像跟著口訣,連孩子都可以輕易上手。守護全家的媽媽也可以有更輕鬆方便的備餐依據,為家人飲食把關,協助全家人餐餐聰明吃,營養跟著來。有關「我的餐盤」之相關訊息,可於國健署肥胖防治網網站/健康主題/聰明吃/聰明吃小撇步/我的餐盤(https://obesity.hpa.gov.tw/TC/Eat.aspx)查詢及下載摺頁。
  • 歐洲學校的健康飲食與身體活動
    一個政策發展與執行的工具包
     
    摘要
    目的 本研究目的旨在介紹HEPS計畫(Healthy Eat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Schools, HEPS)與討論歐盟國家執行該計畫的首要步驟,依據健康促進學校方式計畫的基礎概念,HEPS計畫重點在於發展與實施一個有效的工具,以支持歐洲各地學校制定有關健康飲食和身體活動的國家政策。為此,在歐洲學校健康網絡(Schools for Health in Europe, SHE)內製作並分發了一套出版物(HEPS工具包)。
    設計/方法/辦法 – SHE網絡(n=24)的國家協調人員已完成初步調查。
    該工具包包含以下要素發展、出版及及傳播為HEPS出版物:
    1. HEPS指南:一系列促進學校健康飲食與身體活動的原則,幫助在國家層級工作的組織單位。
    2. HEPS倡議指南:一個幫助倡議發展國家型學校健康飲食與身體活動政策的工具。
    3. HEPS清單工具:一系列以學校為基礎的健康飲食與身體活動計畫之品質標準,幫助在國家與地方層級的相關工作者。
    4. 學校性HEPS工具:為學校提供一本手冊,以支持有關健康飲食與身體活動的學校課程之引進、發展和實施。
    5. HEPS教師培訓資源:一項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的計畫,旨在促進學校的健康飲食與身體活動。
    發現 結果指出超過半數受訪者熟知HEPS工具包並分發予國家、區域及地方層級的相關單位,而在執行過程也遭遇一些問題與障礙,像是缺乏資源與支持、與現有計畫的競爭、頻繁的教育與健康改革。
    實際影響 研究结果討論了兩種模式並提出一些建議以優化未來執行類似或其他的計畫。
    獨創性/價值 – HEPS工具包是第一個嘗試支持所有歐盟成員國發展與實施關於學校健康飲食與身體活動的國家政策。歐洲學校健康網絡的國家協調員的參與,可被視為一種執行與傳播計畫成果的創新方式。
    研究類型 案例研究法。

     
    Healthy eat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schools in Europe
    A toolkit for policy development and its implementation
    Simovska, V., Dadaczynski, K., Woynarowska, B.
     
    Abstract
     
    Purpose –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troduce the HEPS project (Healthy Eat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Schools) and discuss initial steps of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within EU countries. On the basis of the Health Promoting School approach as a conceptual foundation for the project, HEPS aimed at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an effective tool for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olicies on healthy eat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schools across Europe. For this purpose, a package of publications (HEPS Toolkit) was produced and disseminated within the Schools for Health in Europe (SHE) network.
    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 An initial implementation survey was carried out with national coordinators of the SHE network (n=24).
    The Toolkit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developed, published and disseminated as HEPS publications:
    1. HEPS Guidelines: a set of principles on promoting healthy eat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schools, meant for organizations working at the national level (Boonen et al., 2009).
    2. HEPS Advocacy Guide: a tool assisting those advocat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chool policy towards promoting healthy eat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Bada et al., 2009).
    3. HEPS Inventory Tool: a set of quality criteria for school-based programmes on healthy eat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meant for stakeholders working at the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 (Dadaczynski et al., 2010).
    4. HEPS Tool for Schools: a manual for schools to support the int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chool programme on healthy eat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Simovska et al., 2010).
    5. HEPS Teacher Training Resource: a programme to support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promoting healthy eat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schools (Lee et al., 2010).
    Findings –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re than half of the respondents were familiar with and disseminated the HEPS Toolkit to relevant stakeholders at national, regional and local levels. However a number of problems and barriers in the implementation were encountered, such as lack of support and resources, existence of competing programmes, and frequent education and health reform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against two models of implementation and a few recommendations are suggested for optimizing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this, and other similar projects.
    Originality/value – THE HEPS toolkit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support all EU member stat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national policy on healthy eat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schools. The involvement of the national coordinators of a well established European network of school health can be seen as an innovative way to implement and disseminate the project outcomes.
    Paper type Case study.
    Keywords European Union, Schools, Children, Adolescents, Diet, Obesity, Overweight, Prevention, Health promoting school, Healthy Eat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Schools, Schools for Health in Europe (SHE) network